从化印象记

点击数:2556      字体:[增加    减少]

(图片来源:《今日从化》)

第一次听说从化,那是我读初一的时候,记得当时的语文课本有个叫杨朔的作家写了一篇《荔枝蜜》,里面就有“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的句子,并且还知道从化竟然有那么好喝的荔枝蜜。

第二次知道从化,那是1995年的仲夏,其时我因工作关系,携妻女从江西调到了从化,做了个地地道道的从化人。我来从化的时间算不上长,虽说还没能够读懂从化,但对从化的方方面面,大致也有些了解和感受。现不揣冒昧,采撷几朵在从化生活的花絮献给读者,以博大家粲然一笑。

“这里的水真好”

记得从江西启程来从化那天,老妈就千叮咛万嘱咐:  “一到从化就要喝三口自来水,那样就能适应当地的水土,百病不生。”车子启动了,老妈还在后面追着喊:  “记住!要喝三口水,喝三口水!”

车子行驶了十多个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从化。一踏上南国的土地,我就觉得浑身上下不对劲儿,仔细地感受一番,才发觉这里的太阳热源特别足,因而身上的水分也就消耗得特别快。当汽车刚在从化中学一停稳,我就迫不及待地从车上跳下来,寻到一自来水处就“咕嘟、咕嘟”作牛饮状。妻跑过来问:  “你喝了几口?”我一边喝一边摇头。妻见状道:  “妈说喝三口,你却这样拼命灌,晚上不闹肚子才怪。”说完把我推开一边。然后自己对着水龙头标准地喝了三口。

为了防患于未然,晚上妻准备了好几瓶“腹泻安”,并一再强调:“肚子一隐隐作痛就赶紧吃药。”我点点头,十分疲倦地睡了去。等第二天早晨醒来,已是日上三竿,我按一按肚皮,舒舒服服的,于是兴奋地推醒妻,高兴嚷道:“没问题,没问题,肚子一点都不痛。”妻听了不禁赞叹道:  “这里的水真好!”

后来,我把此事当作笑料说给本地的同事听,他们听了都笑我孤陋寡闻,说这里还有更好的水呢。然后就如数家珍道:广州蓄能电站的水如何如何神奇,从化温泉的水如何如何奇妙,流溪河的水如何如何清澈,天湖的水……我见状赶紧要他们打住,说道:“别说完了,君子不夺别人之爱,来日方长,还是让我自个儿今后再一一去体验感受吧!”

“这里的荔枝真甜”

1996年夏天某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女儿正在家里看电视。不一会,妻回来了,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妻说:“同事送了些鲜荔枝来,你们先吃吧,我有事还要出去一会。”等妻一出门,我和女儿电视也不看了,赶紧把那包荔枝拿来吃。早就听说鲜荔枝味美,但以前只是从书上知道而一直无缘品尝,现在虽说来到了从化,但今天也是头一次吃,因而心里不免有些激动和兴奋。当我把那红红的荔枝壳剥开,咬一口那晶莹如冰雪的荔枝肉时,只觉满颊都是清甜无比。我高兴地对女儿说:“快吃快吃,这里的荔枝真甜。”于是我们父女俩就狼吞虎咽,毫不客气地大吃起来,一会儿工夫就风卷残云般地把一大包荔枝吃得干干净净。

当妻回来见到我们身边两座堆得像小山似的荔枝壳时,吓得大惊失色:  “天啊!”她叫道:“听本地老师说,这荔枝吃多了要上火的,现在如何是好?”望着撑得不住打嗝的我们,妻急得六神无主,忽然,她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抓起了电话机。也不知妻向同事讨了什么良方,只见她到厨房泡了一大碗盐水,硬逼着要我们喝下去。我说:  “得得得,你就饶了我吧,再把这碗盐水喝下去,不把我撑死才怪。”妻说:  “你不喝下去,如果把喉咙烧坏了,明天咋上课?”我说:  “说不定这荔枝也会看人,有人吃了就上火,有人吃了恐怕一点事也没有呢。”妻半信半疑,说:  “那就等会儿再喝吧。”我嘴里虽说没事,但心里也是直打鼓,这样提心吊胆地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清晨,我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窗口吊嗓子,一声吼叫,山摇地动,把妻惊得从床上跳起来,慌得一个劲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待我把用意说明后,妻羡慕道:“你跟荔枝还真有缘呢。”

“这里的话真有趣”

来到从化生活了一段时间,慢慢发现这里有许多习惯跟我们江西不同。例如语言方面,我们那里说你先走,这里却说你走先;我们那里说多给点钱,这里却说给多点钱。这姑且算是倒装句吧,还不算难懂,最难弄的就是这里的人把“九”说成“狗”而把“酒”又说成“着”。“九月九的酒”不说“狗月狗的狗”而说成“狗月狗的着”。这“九”  “酒”普通话既然都读一样的音,为啥这里却读成两种音呢?  “九”  “酒”读音弄不明白还无伤大雅,最有趣的是这里有些话听了还会使人产生误会。记得刚来不久,我妻单位一位女同志来找我,一见面就说:  “我吻了你很久。”我当时一听,闹了个大红脸,站在那里很是尴尬,心想;这里的女同志也够开放的,一见面就敢跟男同志开这样的玩笑。那女同志看到我那副窘态,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笑得在那里直喘气。笑过后,她才向我解释道:  “我说的‘韫’是‘找’的意思,不是接吻的‘吻’,你不要自作多情哟。”听了那女同志的一番解释,我才恍然大悟,笑得也差点岔了气,一迭声说:“这里的话真有趣!真有趣!”

这里的话虽说很有趣,但仔细地去品味,去研究,其实还有很深的学问呢。举个例说吧,去饭馆吃饭,吃完结账这里叫“埋单”,开始我还以为是“买单”。买单者,买单据结账也,这意思好懂,后来看书,才发现应是“埋单”。那么,这“埋单”又该作何种解释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查了一些资料,才知这“埋”字在粤方言里,还有很多讲究。原来“埋”字在粤方言里,除了常见的“掩藏”意义外,还有其他地域性极强的用法,它可表示靠向、接近,如“埋位”(入座)、  “埋的”(近一点)、“埋身”(近身)、  “行埋一边”(靠边站)、“埋尾”(收尾)等;引申之,双方交锋、冲突,叫“埋牙”,采取行动,叫做“埋手”。“埋”也可以表示聚拢、汇集,如“埋堆”(扎堆)、“收埋”(藏起来)、“执埋”(收拾起来);再引申之,汇总数据,便叫“埋数”,结账便叫“埋单”。你瞧瞧,一个“埋”字,就有那么深的学问,若要认真研究起这粤方言来,恐怕一辈子都学不完呢。

“这里的人真了不起”

在从化待的时间长了,你就会发觉这里的人很实在,特纯。身边的同事姑且不说,因为他们都是文化人,单就街头做生意的人而言,就足可窥见其一斑了。我妻单位是坐班制,因此家里买菜的光荣重担就撂在了我肩上。记得第一次去买菜,妻就反复告诫我: “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的小贩都宰人,你跟他们买菜要狠砍价,否则人家宰了你还把你当憨豆。”我把妻子的话牢记在心,买菜讲起价来就大刀阔斧地使劲往下砍,惊得那些小贩们瞪着眼珠望着我,把我当成了外星人。结果我把整个菜场都问遍了,还是一无所获。没办法,我只好去请教比我先来一年的老乡,老乡说:  “从化不比内地,这里的人较实在,卖小菜一般不开虚价,同样的菜价格浮动也只是一两毛而已,你这样狠砍,人家不把你当‘神经病’才怪。”老乡的一番话使我茅塞顿开,这才知道天下乌鸦也并不一般黑(据说目前不也发现了白乌鸦么?)。这以后我去买菜时,再也懒得讲价了,心想,不就一两毛么?现在有的人即使地上有拾也懒得弯腰呢。后来,我因买菜的次数多了,渐渐跟那些小贩都混熟了,他们对我也就有了各种称呼,有称老板的,有叫大叔的,还有人喊我肥佬。在众多的称呼中,我最不喜欢人家喊我肥佬,我知道这“肥佬”跟我们江两称“胖子”差不多,我们老家喊“胖子”是给人起绰号,而且很是不雅。因此,当有人喊我肥佬时,我就故意不买他的菜,气气他。其实,后来我才知道我又错怪了那些小贩们,据说这里喊人家肥佬是好话,是恭维你呢。

如果说以上写的都是一些小贩们的事,够不上典型的话,那么我就把笔转向大商场,写写那些“大贩”们。

提起逛商场,我至今还心有余悸。记得以前我与妻在内地一家大商场挑衣服,妻挑了半天结果一件也不中意,就在我们将要离开之际,只见那女服务员杏眼一瞪,把我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妻刚辩了几句,边上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就在捋袖子,看来君子动口还要动手,吓得我和妻魂飞魄散,抱头鼠窜而去。打这以后,我就落下个怕进商场的病根。但是居家过日子,你又不得不去商场呀,因此来到从化后,妻若要我陪她去商场,我心里虽说一千个不愿意,但也不好推托,我总不能让妻独身闯“虎穴”吧,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上,就算充当个业余保镖吧。

记得有一次,我陪妻在从化一家大商场购物,妻又犯了爱“挑”的老毛病,她把那服务员支使得团团转,结果还是一件也看不中。我望着店门口那两个虎视眈眈的保安,站在边上心里直发毛,心想,这次要是妻再不买的话,我们今天恐怕是出不了这商场的门了。于是我心里早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就在我挑选撤退的最佳路线时,妻已转到另—个柜台上去了,而那个被她麻烦了半天的服务员一句怨言也没有,还微笑着一个劲说欢迎下次再来。事后,我埋怨妻子说:  “你难道好了伤疤就忘了痛么?”没想到妻却说:  “你这人外行了不是?这儿的人挺实在,最讲究和气生财,我一个人逛了许多商场,他们个个都是蛮和气的。”

听了妻的话,再想想自己在从化的诸多经历,我一下子感到从化人的许多好处来。其实,从化人的淳朴务实,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后来.我与从化人交往深了,再者又读了一些介绍从化的书籍,我这才又从另一个层面体味出从化人的博大精深。据《从化文物志》记载,早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从化人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当我在从化博物馆里目睹着那一处处新石器时期遗址的照片和那一件件不同时期出土的文物,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遥远的古代,仿佛看见了从化人的祖先正用石器在原野上耕作,或提着陶罐在清亮的溪边汲水,或举着长矛在山冈上追逐野兽,或拿着青铜剑正在为保卫自己的领地与敌人厮杀的情景。遐想之余,我不禁为从化人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勤劳、勇敢的祖先而感到无比的钦佩与自豪。

从化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从化,芜民从此归化。”从化这名称的由来,一方面说明了从化以前地处偏远的岭南山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远古时期从化人的祖先的确还处于懵懂未化的状态。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从化人的祖先挣脱了贫穷与蒙昧的桎梏,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历史文化人物呢。据《从化县志》记载,明清时期,从化的文化出现过昌盛时期,如明朝中叶黎贯一门三进士,其子黎民表的诗文和书法称颂一时,被誉为岭南后五子之一。此外,在《从化文物志》里记载、介绍的明清古村落就有14处,特别是太平镇钱岗古村落的更楼上有一块封檐板,它上面刻画了明清时代珠江两岸沿江十多公里的风光,被专家誉为“广州清明上河图”。今天,从化广裕祠又喜获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当我回乡探亲,向我的亲朋好友津津乐道地述说这一切时,他们都竖起大拇指“啧啧”连声:  “从化人真了不起!”

从化人真了不起!这话的确道出了我的心声。是啊!从化这块热土,她不仅用她那甘美的乳汁孕育了世世代代勤劳、勇敢、聪慧和纯朴的从化人,而且还用她那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像我这样千千万万的外乡人。从化的历史是悠久的,环境是优美的,人民是伟大的!苏轼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今天我就套用一下,改作“水清果美民风纯,不辞长作从化人”。这,就算是拙作的尾声吧。

(张昌文)

【关闭页面】

上一篇:荔枝红了

下一篇:在立本堂悟一个村庄的“振兴战略”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