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溪河航运三百年

点击数:3637      字体:[增加    减少]

 

图片来源:从化光影小分队

流溪河发源于从化北部。从化北部吕田、东明两公社群山耸立,山谷溪涧流水汇合而成流溪河。流溪河从北至南穿过从化的中部流经流溪河林场、良口、温泉、街口、神岗、太平场而流入郊区,再与北江汇合流入珠江而归大海。

流溪河虽是一条小小的溪流,但由于从化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过去它一直就成为从化境内及从化与外地的主要交通航道。从化产的农、林、手工业产品,靠它运往广州或外地销售从化人民需要外地运来的日常生活用品,靠它运输供应。据水上社八十六岁的禤六老人追忆:他祖父曾对他说过,他祖父从懂事那天起,流溪河就有船航行,他祖父就是在流溪河行船中长大的。又据邝权老人追忆:他祖父也对他说过,他祖父的祖父就行船。禤六、邝权等老一辈的水上居民都肯定说:  “三百年以前流溪河就有船航行。”他们听他的祖辈说,几百年前,流溪河只是一条几公尺宽的小溪,小溪两岸长满大树、修竹。那时在小溪上行走的是些小船,每条船载货量不超过万斤。以后河面日渐扩宽,行船也逐渐扩大。这说起来倒与张德桂有关。

 图片来源:《流溪河故事》

张德桂是从化水东乡人,他于一六九〇年(清康熙二十九年)上京考中进士,从北京回广州,又从广州乘小船回从化。他归心似箭,小船经江村以后,河面狭窄,两岸大树、修竹覆盖河面,小船逆水而上,常被树枝阻拦,行船困难,张德桂颇为恼火,也深感行船不便。他有权有势,为了行船畅通,他通过当地政府下令沿河村民把两岸树、竹砍光。从此,流溪河两岸经受不住洪水的冲刷而日渐垮塌,河面越来越宽了。

解放前,旧政府对流溪河没有测量过。解放后,省航运局一九五四年对珠江三角洲地带河流进行了一次普查。那时,流溪河长度,由良口至江村为一百三十二点一公里(陆路为二百三十公里)。河宽最宽为二百七十公尺,中等宽为二十至三十公尺,最小宽度为十至十二公尺。河深最深为十二公尺,中等深为四公尺,浅水地方深度为二十三十公分。这是当时流溪河的一些基本情况。

据上面几位同志口述;流溪河河面是宽阔的,一般宽度超过二百公尺,只是沿河多是沙滩或是沙洲就是了。天下雨了,河水很快涨满,天晴了,河水又很快消退。从上游至下游,河水较深的地方有:沙潭热水口边水深八公尺(这是水深的约数,下述各地相同),良口朱花宕六公尺,良口三坑五公尺,青龙头五公尺,温泉口八公尺,街口石角潭十二公尺,神岗罗村十二公尺,木棉潭六公尺,马牙庄黄溪六公尺,牛心岭七公尺,太平场码头六公尺,埔狗窟九公尺,黎家塘八公尺,斗田八公尺,钟落潭五公尺,江头六公尺,龙江潭郊区十二公尺,李溪三公尺,罗汉堂五公尺,大吉圩三公尺,下度六公尺,湴湖五公尺,江窟十公尺。沿河河水较浅的地方有:良口热水滩二十五公分,河段三十公尺(浅水深度和浅水河段长度都是约数,下述各地相同),城郊塘下二十公分,河段五十公尺,街口鱼梁尾三十公分,河段五十公尺,街口至大凹河段三十公分,大凹至神岗河段三十五公分,竹料至高增河段二十五公分。其他河段水深一般在四公分以上。沿河可供商客上落的埠头有良口、米步、麻村、街口、神岗、龟咀、罗岗、太平场、镇和、西湖、钟落潭、石角,李溪、大吉圩、竹料、高增、人和、湴湖、江村等二十多个。从街口到江村河上有陂头一百六十座。这些陂头是沿河两岸农民筑来拦截河水流向一边,使水流急湍以推动水车汲水灌溉农田的。街口以上河段叫流溪河上游,街口以下河段叫流溪河下游。上游流沙逐年冲往下游,河床日浅。街口石角潭过去有十多米深,现被流沙冲塞,就要变成沙滩了。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流溪河约有木船三百只。每只船为一户,每户有四至五人,水上居民达一千二百人以上。每只木船可载货二万斤,货仓面上还可载商客。从良口至江村来回行程需要七天,每只船每月可行船四次。三百只船每月行船四次,这样从化产品可以大量运往江村、广州,又可从广州、江村运回大量的生活用品,流溪河水上居民对从化的贡献是不少的。

然而在解放前流溪河水上居民的生活又怎样呢?“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食无时候,睡无窦口”“政治上无地位,被人看不起”,这些话,是对他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终年“风吹雨打日头晒”。在河上行船,常与狂风、暴雨、急流搏斗。河上主航道浅水的地方水深只有二十至三十公分,但行船水深最小要有六十公分才能通行。行船每至浅水的地方,船家便要下河用沙耙把沙拨开,开深河道才可通船。每开一次航道就要花费不少气力,耙沙是够辛若的。天雨,河水涨,水流急,逆水行船,要用大气力。从街口至江村有一百六十座陂头,每座陂头只有一个陂口可通船,陂口狭窄、水流湍急,逆水上陂口,费力非常,顺流下陂口,稍一不慎,行船便有撞陂危险。不管行船是上陂口还是下陂口,都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船家行船,要自备船只。要自备一条船是不容易的,船家往往要向地主、资本家借高利贷造船。借高利贷要写下借条,借条除限期还清债款、利息外,多还要订明在未还清债款之前只能同债主运货,要还清款债之后才能与其他商客运贷。这就要遭债主的多重剥削。

旧社会,土匪横行,沿河不少埠头有“捞家”、“大天二”设卡收“行水”。行船经过这些埠头必要缴纳“行水”才得通行。途中时有土匪上船抢劫或勒索钱财。船只还常被官府、军阀、日伪征用。船家卖儿卖女、家散人亡的惨事常有发生。在日伪统治时期,流溪河水上居民四处流散,有人去惠州、有人去龙川、有人去韶关另谋生活,但也找不到好日子过。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建立了“从化县水上运输社”,建立党支部。他们的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在陆上建筑了新屋一百零三间(其中街口五十间,江村五十间),在旧社会他们是不可能也不会被允许在陆上建新屋的。他们有单车二百多辆,电视机五十多台,收录机十多台,收音机一百五十多台,手表五百多只。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从化有水上居民二百一十六户,一千一百零二人(男五百四十人,女五百六十二人)。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天大地大,没有共产党的恩情大!”

(资料来源:《流溪河故事》)

【关闭页面】

上一篇:流溪河上游远古初民活动遗迹

下一篇:从化县署的变迁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