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国营工业企业走过的五十年

点击数:4115      字体:[增加    减少]

据《从化县工业志》记载,从化的国营工业企业起源于新中国建国初期,是政府通过接收一些私人企业和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后的工业企业。从化县第一家国营工业企业从化县砖瓦厂,是1951年3月,县政府接收当时环城乡国民党乡长李暖芬和乡绅邝深的四座老式砖窑,改称为建设窑,整编成为地方国营从化砖瓦厂。随后通过对私营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先后成立了烟丝厂、酒厂、印刷厂、松香厂等一批我县早期的从化国营工业企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从化的国营工业企业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兴办,发展到二十世纪末,经历了稳步发展,提高兴旺,全面退出的三个阶段。企业户数从1户发展到47户;工业总产值从3万元,增加到22304万元;工业产品由原来一些以本地资源为原材料,以传统手工操作生产的砖、瓦、杂饼、红酒、红糖、烟丝、土纸、铁木农机具、木质家具、松香、松节油、矿产品(钨、砩石粉为主)等等,发展到有建材、化工、医药、纺织、机电制冷,电子电器、食品饮料等多门类现代化工业生产制造的产品。如大理石、高标号水泥、化肥、农药、油漆、中成药、纯棉纱、纯棉布、化纤纱、化纤布、涤纶短纤、无纺布(又称不织布)、冷冻冷藏机柜、冷凝器、防盗防火门、彩色电容器、电子控制仪、豪华汽车内饰件、三花酒、荔枝酒、啤酒、饼干等等。其中一些产品是国家部级、省、市名优新产品,也有补充国家、地区、省、市空白的产品。如:从化三花酒获国家轻工部优质奖、广州市名牌产品称号;荔枝酒获广东省四新产品一等奖;防火门获广州市新产品和优质产品称号,并填补广东省产品空白;纺粘法无纺布为广州市新产品和名优产品,填补国家产品空白。广州第二合成纤维厂为全国第一家纺粘法无纺布生产厂家,小有名气,产品畅销欧美各国。

从化国营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经历了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起步发展,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壮大做强,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退出市场的三个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时期的从化国有企业的状况

从《从化县工业志》和从化县工业局的记载和资料中可见,从化县从1950年至1970年期间,国营工业企业仅有以下八家:    

从化县砖瓦厂:1951年3月,县人民政府接收私营土窑砖瓦厂,改造后称地方国营从化砖瓦厂。

从化县松香厂:1955年4月在从化良口成立。

从化县印刷厂:1955年5月从庆文印刷厂从化分厂公私合营后,改称从化县印刷厂。

从化县烟丝厂:1955年11月由街口、鳌头两个烟丝厂生产合作社联合经营后改称之。

从化县农业机械厂:1958年3月,由当时手工业联社的铁器、木器、白铁五金等三个生产合作社联营成立的,后改名为农机一厂。

从化县酒厂:1961年10月,原从化县糖厂关闭,转为从化县酒粉厂。后与街口地区几家小酒厂联营,改称为从化县酒厂。

从化县氮肥厂:1966年5月,在龙潭龙聚乡筹建,1968年12月31日,生产规模为年产5000吨合成氨生产线竣工投产。累计投资518万元。这是我县第一家由国家投资建成的国营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厂家。

从化县造纸厂:1970年7月建成投产,是由国家投资53万元建办。

按当时从化县工业局的统计表,1970年从化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为560万元,主要工业产品有碳酸氢铵、红砖、瓦片、方砖、机制纸、松香、松节油、三花酒、白酒、杂饼、糖果、烟丝、印刷品等。在册职工1200人。

七十年代期间,先后建办的厂有:

从化县水泥厂:1973年在良口石岭筹建,1975年,年产2-4万吨矿渣硅酸盐水泥工程竣工投产。仅能生产3 0 0号以下的水泥。1976年,生产水泥2784吨,工业产值为19.50万元,职工267人。

从化县瓷厂:1974年4月,由原从化县炼铝厂转产耐火材料,改名为从化县耐火材料厂,当年生产了317吨耐火材料,产值仅7.4万元。后来几经转产家用(日用)瓷具,定名为从化县瓷厂。

到1980年底,在从化县经济委员会统计的国营工业企业连同县矿产公司共17户,工业总产值(实绩)为1533万元,产品销售利润盈亏相抵亏84.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39.1万元。在册职工总数3136人。其中,工业产值大户氮肥厂为334.97万元,其次是酒厂216.0 8万元,造纸厂139.55万元,矿产公司120.17万元。基本情况见表一:

表一、1980年从化县经委直属国营企业基本情况表  单位:万元 

此时期从化国营工业企业的特点和问题是:

1、在六十和七十年代中所建办的从化国营工业企业除氮肥厂、造纸厂有较正规的设计施工外,大部分企业都是因陋就简,利用原来的厂房、设备、设施拼凑上马,生产工艺不合理、不完善,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水泥厂就是其中一个例子。1975年从化县水泥厂在良口石岭筹建时,建造一条年产2.4万吨矿渣硅盐水泥窑,两台直径1.6m的球磨机和原来烧石灰用的破碎机设备设施生产水泥。1976年生产了2784吨水泥,标号低,达不到规定324号标准。后来,经多次修修补补的改造,产量在2万吨左右。1984年又进行一次较大的技术改造,更新为4万吨机立窑和两台直径2.2 m球磨机,在广州黄埔水泥厂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水泥才达到国家标准可以正式上市场销售。但因先天不足,后天难补,产量始终达不到标定的设备生产能力。

2、基础薄弱,工艺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档次低,生产规模小。上述所说的十七家国营工业企业,除氮肥厂外都可以说无规模可言,即使氮肥厂在1971年扩建到年产1万吨碳酸铵的生产能力,也是同类厂家的小型企业。其时,所生产的产品,大都是大众化的生产、生活用品,多在本地或邻近周边地区销售。

3、总体经济效益不佳。百元固定资产创造的产值为76.8元。而利润方面,全系统盈亏相抵亏84万多元。

总的来说,这时期的国营工业企业,对从化县的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障社会供给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不可抹杀的贡献,在从化县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比重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八十年代有长足发展的从化国营工业企业

进入八十年代,从化县国营工业企业有了一个飞跃性发展的新阶段。到1985年,工业总产值为6573万元,比1980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3.28倍。到“七五”规划期末的1990年,工业总产值增加到17604万元,比1985年增长1.68倍。这是从化县自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形势最好时期,速度之快和增幅之大都是少见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1、开放改革、发展经济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敢于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促进和扩大工业生产发展。政府、工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扩大企业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能力,使工业生产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2、1984年广州市属三家企业(广州市第四棉纺织厂、广州市第二合成纤维厂、广州市拖拉机厂)下放给从化管理,其固定资产共1897.8万元,相当于1980年时17个从化国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的总和。当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3600多万元,占当时从化国营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大大增强了从化工业生产的能力。其后发展成为从化的龙头企业。1990年,广州市第二合成纤维厂和广州市第四棉纺织厂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702.5万元和2833.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分别为5233.3万元和2543.8万元,被广州市定为中型企业。

3、加大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工作力度,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七五”期间,工业主管部门狠抓老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工作,使95%以上的国营工业企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七五”期间完成工业技术更新改造较大的项目达27个,总投资额达到1.6亿多元。

与此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对原有的产品更新换代、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开发新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一批名优新产品。如荔枝酒、防火门、无纺布等,以及本地区以前没有的产品,如纯棉纱、纯棉布、化纤纱、化纤布、涤纶短纤维、冷冻冷藏机柜、冷凝器、彩色电容器、汽车内饰件、饮料等等,提高了我县工业生产水平和产品声誉。

 “七五”期间,从化国营工业企业较成功和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的项目见表二所示21项:

表二  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表    单位:万元

在此期间,也有一些投资项目效益不佳。如1981年引进意大利的大理石开采加工设备;1988年引进意大利、德国、美国三家公司合并的年产5500吨涤纶短纤高速短程纺生产线;1988年易地新建家具厂硬木家具生产线等项目。大理石开采加工是因本地资源问题;涤纶短纤生产因主设备与配套设施的性能及能力均达不到产品质量和产量要求;家具厂则因投资比例失当,厂房投资大于生产设备投资10倍以上,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要求,并因产品销售不畅,项目竣工试产后生产一直不正常。投资大,负债包袱过重,陷企业于艰难境地。在后来的体制改革中,不得不作破产处理。

八十年代的从化国营企业取得过骄人的成就,为从化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经济转型,体制改革,从化国营工业企业全面退出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化国营工业企业显得很不适应: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回笼缓慢;企业没有物业抵押,银行不予贷款,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与产品价格倒挂,企业难以组织生产等等,致使不少企业陷入停工停产状况。此外,近几年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和历年的负债,包袱过重,老企业退休职工多、负担重等原因,使国营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举步维艰。

从1996年氮肥厂停工停产和从化建筑材料厂(原砖瓦厂)关闭开始,拉开了从化国营工业企业体制改革工作序幕。随后,1996年12月,广州第二合成纤维厂破产;1997年4月广州防火门以整体资产转让;到2000年12月从化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从化水泥厂破产方案后,从化国营工业企业体制转制工作基本完成,国营工业企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从化国营工业企业体制改革转变情况如表三示:

表三    从化国营工业企业转制情况一览表

从化县经济委员会成立于1980年10月,1994年5月撤县设市后改名为从化市经济委员会。 1997年更名为从化市工业局,2002年又更名为从化市经济贸易局。

原来属于从化经济委员会辖下的企业性质公司有轻工业总公司、冶金矿产公司、大理石公司、工业供销公司、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天然保健品实业总公司、河东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业经济发展总公司、医药总公司、二轻企业集团公司及碧泉宾馆等非工业企业也分别采取公司制改革、停业分流、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转制。到2000年底,从化国营工业企业及非工业企业行政公司的转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国营企业在从化的发展历史上画了一个句号。

 注:作者是原从化区经贸局退休干部。本文参考资料有:《从化县工业志》、《从化市五十年》,从化区工业局和从化区经济委员会相关资料。

(资料来源:《从化文史资料》黄榕洲)

【关闭页面】

上一篇:回忆从化县工业的发展变化

下一篇:从化村道建设13年回眸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