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县城墙遗址位于街口城内一带,保留有城基、护城河等遗迹。城墙围绕以从化学宫为中心的明清县署所在地的从化县城。现城内居民多建房子于城基上,在民宅地基下挖20到30厘米,就能挖出大量城墙砖。砖有多种规格,一般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10厘米,多数是青砖。
原城墙周长约2000多米,为不规则的圆形,据清雍正八年(1730年)《从化县志·城垣志》记载,县城墙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从化城“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回五百八十丈”,护城河“阔一丈六尺,深八尺”。在城墙东、南、西、北建有4个砖木石结构的城门,东为“迎曦”,南叫“承薰”(后改为“来薰”),西日“镇元”,北名“拱极”(后改为“拱辰”)。城墙设警铺16个,雉堞924处。城内分为8条街道,县署、学宫据城中央,文庙、关帝庙、城隍庙、乡约亭、俞侯书院等分列城内不同地段,城外围则有演武亭、三官庙、大魁阁、社稷坛、北帝庙等。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占领从化前,敌机常来轰炸,群众为了便于躲避逃散,或贪图砖石材料,城墙屡被拆移,至今地面部分墙体基本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