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温泉又名流溪河温泉,位于从化区温泉镇,距广州75千米。从化温泉四面山峦重叠,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区和疗养胜地。
温泉从流溪河底涌出,有泉眼10多处,分布在流溪河两岸。各处泉眼有特制的管道,将温泉水源源不断地引入宾馆和别墅的浴室,供游人淋浴使用。
从化温泉是一种含氡及多种元素的珍稀苏打泉,水质晶莹,无色无味,被旅游界誉为“岭南第一温泉”,可与世界名泉媲美。泉水温度不一,最低36℃,最高71℃,对各种关节炎、皮肤病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等有辅助疗效。
明清两代已开发利用,以其水质佳、水温高和泉景奇特闻名于世。20世纪初,温泉得到进一步开发。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完善设施,分疗养区和旅游区。1988年3月,经广州市政府批准,建立了保护地下热水资源、流溪河地表水及自然景观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从化温泉风景区总面积20多平方千米,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碧波桥横跨流溪河,将两岸连成一体。河东区是温泉疗养区,河西区是旅游宾馆别墅区。温泉风景区群山起伏、层峦叠嶂、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加上楼台、小亭、曲廊等,参差错落,将区内环境点缀得更加幽雅,给人以恬静的美感。这里遍种梅、李、荔枝、松、玉兰等,整个景区翠绿满眼、四季如春。
温泉的发现
1934年,刘沛泉在刚刚开办的西南民用航空公司当经理(注:西南航空公司在1933年夏开业)。在一次观察地形飞行中,发现从化县辖区内有清流如带,掩映于丛山之中。低飞审视,竟是飞涛奔泻的大瀑布。这一发现使他既惊奇又高兴,因为这个大瀑布与他所知道的肇庆鼎湖、清远飞水潭等有名瀑布相比,实在壮观得多,如果让它永远埋没在荒山野岭之中,未免可惜。返航之后,他立即约了名律师陈大年(新中国成立后任广州文史馆馆长,1969年病故)及医药界知名人士梁培基(新中国成立前已逝世)再次登机考察,大家极为赞赏,认为有开发的必要,于是详细记录了方位。之后,3人坐汽车按方位进行调查。在荒原中下车步行,披荆斩棘,来到流溪河边,在当地农民的指引下去寻找瀑布,无意中见到一处泥沼冒着蒸汽。据当地人说,这泥沼可把鸡蛋泡熟,试之果然。据此发现了温泉的泉眼所在。这个意外的发现,使他们狂喜不禁。
后来他们寻舟渡河,经过多次艰辛勘探,终于找到了当地农民取名为“百丈飞带”的大瀑布。其景色壮观,确是广东省内数一数二的,于是他们一致称为“百丈飞瀑”。从化温泉一带,既有热气腾腾的温泉(后来证实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又有青山绿水、幽谷飞瀑和清澈的沆溪河等秀丽景色,加上百丈飞瀑的壮观,实在是南国的一颗明珠。3人于是同心协力,排除万难,设法取得群众支持,经过多年努力经营,在新中国成立前,建成了初具规模的从化温泉旅游区。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政府的重视,每年逐步投资改建增建,终于建成了今天有名的旅游及避暑胜地。
陈大年是日本留学生,梁培基曾在日本疗养,考察过日本的医疗事业,刘沛泉也到过日本。他们都见过日本的温泉区,对温泉的价值和效益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刘沛泉也见过我国的一些温泉,对它们的长短也有一定的认识,如重庆的南温泉和北温泉建设尚可,但水温不高:云南安宁温泉,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南京以软禁李济深出名的汤山温泉,也不过是在平地里建有几间小平房,除了蒋介石御用的一间卧房兼浴室外,其余两间虽是供达官贵人享用却设备简陋;至于北京的小汤山温泉,也不是人民群众能去的处所。现在这里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大瀑布,风景秀丽,温泉的水温又高,非常有开发的价值。他们3人都下了这个决心。
经过多次的勘探,原先在空中看见的“百丈带”大瀑布找到了,而且发现了这些温泉。一有机会,他们便在大庭广众中大肆宣扬这些发现,甚至纵谈大笑,欣喜若狂,忘乎所以。于是人们给刘沛泉、陈大年和梁培基3个人起个绰号叫做“从化温泉三大怪”。他们在温泉泉眼旁边,立了“温泉”字的石碑,作为开拓的标志。
温泉风景区的创建
建设温泉风景区的决心下了,但是千头万绪。三个都不是当权的知识分子,从何着手?起初寄希望于“南霸天”陈济棠的支持,曾经托人辗转陈词,结果碰了钉子。于是他们决心立足于自力更生,争取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逐步建设。那时,陈大年的学生李务滋是从化县长,3人同去请他协助。开始李表示为难,后来被说服了,答应合作。
于是4人议定,先由李务滋投资建一间简洁的“茶室”(茅草盖顶的大棚),4人又集资建了简朴的“玉壶溪馆”,作为他们到从化时的住处和吸引游人的一个落脚点。接着,他们四出邀请社会名流、教授、中小学教师、医生、律师和各阶层的热心人士以及群众团体等到温泉来游览,以求协助。后来他们又请广州岭南大学化学系和在广州行医的德国籍医生柯道对温泉水质进行化验,证明该温泉水对各种风湿关节炎、一些皮肤病等有疗效,又有助于消除大脑皮层疲劳,促进新陈代谢。他们制成“温泉水质化学分析表”印发,扩大宣传,并由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热情撰文介绍,取得各界人士赞助。不久,于1934年成立了“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以下称“促进会”),招收会员,规定会员可以免费住宿,凡捐款300元的个人或团体,都可在促进会购置的荒地中,分得地皮以建筑别墅、楼房。
那时公路只修到牛步迳,下车后转乘当地唯一的交通工具“山篼”(又叫滑竿)才到达流溪河东岸的“玉壶溪馆”。该馆是一座四面走廊、中央升高半米的3间日式房子,竹木结构,茅草盖顶,墙身竹织的大棚,每个房间可住10多人。宽阔的走廊摆着不少坐卧两用的竹床、竹椅,供游客观景和休息。馆中备有几十套被褥、竹拐仗和草帽,供游人借用。
玉壶溪馆后面建有小棚,内设白瓷砖砌成的3个温泉浴池,可供数人同时浸浴。又在附近另一个温泉眼旁,建有排列着4个浴室的砖木结构平房一间,供游人入浴。这些简朴的建筑物都集中在现今宾馆河东接待室附近。那时建筑物外是荒凉原野,杂草丛生,蛇鼠出没,游人要持杖而行。
1934年底,政府修筑公路至温泉附近,交通方便。中外官员每到广州,均以一游温泉为快。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巡视”广东省时,亦曾住在温泉。
在各方面的赞助下,促进会有了一些经费,便逐段逐块收购温泉区乡民的土地(包括房屋及荔枝树等)。请准从化县政府征拨山岗平地,雇工开路填坑。没有机械施工,仅靠人力,建设过程十分艰苦。然而有社会上热心人士的支持,如勷勤工学院部分师生,来实习测量,顶风浴雨,跋山涉水,起了一定作用。这段时间,在河西开辟了一条通到“百丈飞泉”的山路,路上筑起了小桥,在陡峭的山崖上修好了台阶。从河西南下2里,建了一座竹木松皮结构的“二里亭”(即今清音亭所在,以其距温泉中心2里之故)。从二里亭向西可转入“香粉瀑”(这是乡民利用水力推动水车舂研制造线香、蚊香的原料“香粉”之处,故得名),再向上走,到达另一个较大的瀑布叫“飞虹瀑”。彩虹横跨于瀑上,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极其美丽。瀑下有深潭,可供10余人游泳。潭旁有大石横陈,可坐卧休息,再转上登高,便是壮观的“百丈飞泉”(即现在“天湖”的前身)。
建设的同时,广植树木,使之成林成景。在有竹处,再插竹成林,称为“竹庄”(今竹庄区)。在河西北,有大松岗(参天的古松比今疗养区的松树大),在附近增植松树成松林(今松园区)。在河中小岛种植梅花称为“梅岛”,并在河岸至村前种植梅树(今梅村区)。温泉区的“松、竹、梅岁寒三友”,是经过创业者们苦心经营培植的。
在今之碧浪桥,河东的桥头附近,原建有河边小亭,沿河北上,至东岸的大沙滩上,原来有一排温泉泉眼,名为“热沙”。游人既可游泳戏水,又可在热沙里埋藏鸡蛋,泳罢蛋熟,就地而食,别有风味。在岸边筑有大石砌成的宽阔埗头,因原计划要置游艇,埗头是为游艇客人上落之用。这个40多年前砌成的石埗头至今尚完整保存。
梁培基首先在河西的竹庄区建了一间日本式的房屋,名“溪滨一屋”;随后,柯道医生建屋叫“柯树山房”:万国扶轮会及德商施乃德也筑有别墅;广州颐养园亦在松园建“颐养园疗养分园”,由梁尚博任驻院医生,现尚留有“天医处”的大石是该院遗迹。梁培基还捐资在河西溪边筑有砖瓦结构的凉亭(今滴翠亭)。
陈大年在河东区温泉大园池南边筑了一间平房,以当地产的鹅卵石砌墙。陈酷爱收藏古玉,曾在广州举行“陈大年个人藏玉展览会”,饶有深意地把这所乡间小筑起名“如玉轩”,以示爱玉又爱温泉之意。
李务滋曾在河东区今桥头附近,设有冰室及浴室。
刘沛泉罄其家财,在发现第一个温泉眼附近建房。为了纪念他坐飞机发现瀑布和说明他半生从事航空事业,他精心设计筑成飞机形状的小楼一间(机舱、机翼及机尾俱全。即今宾馆河东六号楼)。主人认为人生若梦,故称为“若梦庐”。
温泉初具规模,各界人士纷纷辟地建房,如郑道实(新中国成立后是广东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在广州干部疗养所病故)、区芳蒲、利铭泽、刘纪文、胡木兰及熊克武等人分别在河东、河西建了房屋;肖松琴筑有“兰园”,后送给其母校培正的校友会使用;梁孝郁的“己酉山房”、冯渭仿的“萱荫园”也是初期的建筑物;广州女青年会亦建有房屋为其会友游览休息之所;广州明远中学校长陈伯华,把该校迁到温泉东北的东圃来。刘沛泉夫人王素贞是沪江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她在温泉区内,办了一所小学。
到了这个时候,原来拒不支持温泉开发的陈济棠也来分享别人开创的成果了。由陈济之兄陈维周出面,看过风水,二陈分别择地在河东靠山处兴建了宫殿式的黄琉璃瓦盖顶、绿瓦镶边的富丽堂皇的别墅(陈济棠的别墅即今河东十一号楼)。当时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市政府都在大园池旁边建筑了房子。
到了1937年,随着游客增多,商业投资接踵而来。温泉饭店、温泉商店、温泉建筑公司、从化土产公司、旅行社及旅店等陆续兴建经营。广州白宫酒店经理黄剑锋也在此建造一间别具风格的“竹屋”为旅店,全部墙、窗、上盖及室内设施都以茅竹(当地土特产)为材料,很是雅致。
前后5年时间,温泉已开发成为名胜区。本来促进会的计划要开办矿泉水厂、修筑大桥以及利用大瀑布水力发电等,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敌机轰炸广州而停下来。
我从这个时候开始逃难,辗转国内外各地。1964年才回粤探亲,重游阔别30年的温泉。现在,温泉的建设更加美丽,已成为名闻中外的旅游疗养胜地了。这里接待过外国元首和贵宾。我国有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到这里休息或举行会议。在如画的山光水色之中,宾馆、疗养院的新型建筑鳞次栉比。那跨越流溪河的碧浪桥,那直通瀑布的汽车路和利用瀑布作为动力的发电站等一切成就,都是当年开荒者们向往而未能做到的。
从化温泉水资源
20世纪30年代,在开发温泉风景区时,由在岭南大学任教的德国籍医生柯道对水质进行化验,发现许多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元素后,经岭南大学教授冼玉清撰文作介绍。有人把温泉水盛在玻璃瓶内出售。据治疗实践证明,温泉水对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关节炎、脊椎关节炎、关节肩周炎、肌肉风湿和外伤后遗症、脊椎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神经炎、神经痛、神经衰弱、早期高血压、动脉内膜炎、慢性静脉炎、溃疡病、慢性胃病、妇科慢性炎症及卵巢功能不全等30多种疾病都有明显辅助疗效。
从化温泉位于从化至阳江的“从阳”断裂层北端。这条断裂层深部有段破碎带,便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地处亚热带的从化雨量丰富,地表迳流发达,地下水源充足,因受地核热能的影响,储存于破碎带的地下水,便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温泉。
从化温泉储水层大约在200米深处,由于储量较丰富,水压较高,表层的第四纪砂砾比较薄,一般是3-5米,利于地下热水涌出。经过测定,自流涌出量约1400吨/昼夜,最大流量约3000多吨。水温在32℃以上,最高水温为71℃。
至2008年,实际使用的温泉泉眼有9处,其中广东温泉宾馆占3处,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占3处、荔圃宾馆占2处,圣泉酒店1处。
温泉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瀑 布 温泉瀑布位于头甲山石崖上、头甲河中游,离温泉碧浪桥3千米。瀑布分5级,人称百丈瀑、飞虹瀑和香粉瀑。
百丈飞瀑由一、二、三级瀑布连成一气,气势磅礴。民国期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书写苏东坡诗句“百丈飞涛泻漏天”刻在瀑布源石头上。1962年,朱德委员长手书“山舞银蛇”刻在百丈瀑崖上。
飞虹瀑为第4级,瀑声隆隆,雨雾腾空,阳光闪烁,五彩缤纷,飞虹现谷。
香粉瀑为第5级,瀑布倾泻,水雾似粉末横飞,弥漫山谷。传说当地人利用瀑布推动水碓舂制“香粉”(山上一种树木加工成粉,今作制蚊香原料),故名“香粉瀑”。
主要人文景观有:
滴翠亭 位于河西碧浪桥左侧,红柱绿瓦,伫立在流溪河畔。此亭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名“应声亭”。亭内以几块天然黄腊石为台椅,两侧有数株高大的枫树,春天绿叶如盖,挂上丝丝春雨,苍翠欲滴。1961年著名诗人郭沫若在亭内赏景抒怀,题名为“滴翠亭”。
留春亭 位于河东中心区。这里原是鱼塘,1958年,四周砌了矮花墙,造成小圆湖,湖内有两处温泉眼,一处建了圆形平台,另一处泉眼上建了雅致的四角亭,绿色的琉璃瓦顶,曲桥相连。湖岸有别墅相依,红墙绿瓦,蓝天绿树,倒映于水中,春景常在。1964年1月,齐燕铭题名“留春亭”。
清音亭 位于河西南端,在流溪河畔,是往天湖登山观瀑的路口。20世纪30年代,这里建有用竹木搭成的凉亭,名日“二里亭”(已毁)。1957年,在这里重建六角亭,四周筑栏杆座椅,中间置淡黄色光滑的腊石。亭前湖水清清,亭内清风习习,游客登山观瀑可在亭内小憩。1963年2月,董必武为此亭题名“清音亭”。
碧浪桥 位于风景区的中心区,横跨流溪河两岸。1960年兴建,长80米、宽8米,是座石拱桥。大桥下碧波荡漾,凭栏而望,山水一色,桥下游鱼成群,阳光下粼光闪烁。入夜华灯初上,水中灯影五光十色。1961年,郭沫若为桥题名为“碧浪桥”。
温泉湖 建于1960年。沙岗建坝后提高了水位,形成方圆数百米的湖面,为风景区倍添风采。夏日,金色的沙滩,清澈的湖水,吸引人们游水嬉戏,欢声笑语在湖中飞扬。建湖初期,这里还有一批彩色游艇,游客可划着小艇漫游湖中,观赏温泉美丽的自然风光。
天 湖 位于瀑布之顶,头甲山上,始建于1972年,是从化县当时5项水利工程之一。因建在“百丈飞涛泻漏天”的高山之上,故命名为“天湖”,喻天上之湖的意思。天湖湖面近一平方千米,纵长7公里,蓄水量为1034万立方米。湖中建有湖心亭。坝下有仙女池,池中有广州雕塑家唐大禧雕塑的仙女像。仙女脚踏莲台,一手轻提衣纱,栩栩如生,飘然于池中,意欲戏水。仙女池下便是著名的温泉瀑布。天湖中还备有游湖快艇,人们可乘坐快艇,饱览湖光山色。
天医处 位于松园餐厅后约400米处(名五块田仔)。这里山溪流水潺潺,林静蝉鸣,环境幽静。溪边有块天然巨石,长4米、高3米,正面平坦,上面刻着“天医处”3个斗大的字,下面刻有铭文:
病有药不能治,而需天医者,世多昧此。日居污浊空气中,病欲速效,医则旦暮更张,药则中西杂进,至有不死于病,而死于药者,良可概叹。珠江颐养院倡建于分园于此间,岂独爱其清幽,宜于颐养,并取其环境适于治疗。凡属来居,谅同此见。而仍刻以相告者,异日触目,俾有恒心,以收王道之功,而登上寿之域,亦古人座右铭之意也。民国二十六年一月,分园第一院落成之日,顺德梁培基题,亦行之证。
梁培基主张“天医”,用清幽的环境疗养某些疾病。梁氏看准了温泉这块宝地,山静林密,环境幽雅,又有温泉,宜于颐养,便在松园建了颐养分院。
观瀑亭 位于往天湖登山公路的半山腰,坐落在路旁松林之中。这里在20世纪50年代建有观瀑亭,后因建天湖而废,1985年重建。亭为长方形,四周有栏杆石椅,赭色琉璃瓦为顶,梁灵光题的“观瀑亭”牌匾挂在亭内。游人在亭内,瀑布全景尽收眼底,可领略“百丈飞涛泻漏天”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