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点击数:20281      字体:[增加    减少]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至2018年,从化区现有非遗项目22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6个,区级14个。

广东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2个)

《掷彩门》--2013年8月年入选第五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今日从化)

《从化猫头狮》--2015年8月入选第五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6个)

《客家山歌》--2009年4月入选第二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化水族舞》--2009年4月入选第二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一泉碧波暖从化》)

《从化麒麟舞》--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鳌头醒狮》--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添丁上灯习俗》--2013年5月入选第四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今日从化)

《从化温泉传说》--2015年6月入选第五批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14个)

《走马灯》--2013年2月入选第一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平洪圣诞》--2013年2月入选第二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刘仙姑传说》--2013年2月入选第二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吕田大肉》--2013年2月入选第二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一泉碧波暖从化》)

《叶氏正骨术》--2015年2月入选第三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莫家拳》--2015年2月入选第三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臭屁醋》--2015年2月入选第三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荔枝皇传说》--2015年2月入选第三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源:《一泉碧波暖从化》)

《谭氏蜂蜜炼制技艺》--2015年2月入选第三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邱氏毒蛇药剂制作疗法》--2015年2月入选第三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吕田头酒酿造技艺》--2017年2月入选第四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虚拳》--2018年入选第五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鸡公狮》--2018年入选第五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2018年入选第五批从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一、广东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掷彩门

项目简介:

“掷彩门”是广州市从化区富有特色的民间喜庆活动,从明清开始流传至今,是群众共同娱乐和参与竞赛的春节娱乐传统民俗活动。掷彩门,全称掷彩门,放土炮、坊间简称“烧炮”。“彩门”对从化人来说寓意着“彩数”、“好彩”,意即好运气、吉祥之兆。每年正月元宵前后,从化各处乡村皆举行掷彩门活动,除村中民众欢聚贺庆外,亲戚朋友和邻近区县的群众也前来观赏,规模人数已达上万人。

掷彩门活动程序分为:拜祭祖祠、亲朋聚餐、升彩门花篮、掷彩门、放土炮五部分。以前掷彩门的数量与这一年村里添丁(生男孩个数)的户数大致相当。而今掷彩门的数量已经固定为12个彩门,寓意全年12个月都能月月生财,全年富足。土炮固定为三个炮头,寓意生生猛猛,兴旺发达。整个活动程序时间从早上10开始到晚上10点结束。 

从化掷彩门

二、广东省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舞蹈项目——从化猫头狮

项目简介:

客家猫头狮舞是古代遗存于民间一种少见的狮子舞,也是从化独有的狮舞品种。在宗族礼仪、神庙滩头祭祀、拜年贺寿时,人们必会敲锣打鼓吹唢呐,架起猫头狮、戴上面具,闪展腾挪地舞狮。春节年初一、初二,客家人聚居的山村水寨中,猫头狮队大多围绕村头门楼舞狮,以驱邪镇妖,盼如意吉祥。

经过代代相传,现在的猫头狮已有别具一格的舞步动作和鼓乐,猫头狮的数量也由原来的2只发展成8只或几十只不等,基本动作也演变成现在的“拜四面”、 “狮子解洁” “寻青”和“采红”4个完整套路。

从化猫头狮

三、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民间文学项目——从化温泉传说

项目简介:

《龙宫煮泉》传说故事讲的是一个姓徐的采药老人徐伯。为了给村民治病,他涉山溪爬悬崖采摘草药,有一天,在攀登头甲山时,脚下一滑从悬崖跌落下来的一霎间,被仙女搭救,并赠与宝锅会自沸成药,煮泉治病的故事。

《香粉瀑的传说》故事讲的是一户姓徐的小伙子,有一年村里流行一种可怕的“白蚁蛀喉”病,整条村的一半人被这病夺去了生命,小伙子的母亲、哥哥和三个侄儿先后染上这病死了。后来来了一位白衣仙女,将围着脖子和手臂的白玉纱巾用瀑布冲洗,用潭里的水来调制香粉来医治“白蚁蛀喉”病。

四、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舞蹈项目——从化水族舞 

项目简介:

水族舞表演首先是“走四门”,然后按以下四个乐章进行:一是“鱼游春水”;成群结队的鱼虾蟹,在龙珠的牵引下,自由自在地畅游,寓意着风调雨顺,娱乐升平;二是“鱼虾嬉戏”;群鱼欢舞,时分时合,一会儿鳌鱼发威,一会儿螃蟹横行,一会儿虾蟹角逐,寓意着团结和睦,欢乐祥和。三是“鱼跃龙门”;大小鱼群在激昂的鼓乐声中,追波逐浪,欢腾起舞,欢快地跃向龙门,寓意着财源滚滚,旺村旺民;四是“鱼乐升平”;随着刚柔相济的鼓乐声,鱼群的舞动时而潇洒刚劲,时而娴静抒情,寓意着村民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从化水族舞

五、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音乐项目——客家山歌

项目简介:

从化区除了本地人,还有一大部分是客家人,因此,也就存在着两种方言,一种是本地语,另一种是客家语。客家山歌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拉翻歌、谜语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流行江埔街凤凰村、上罗沙、下罗沙、锦一、锦二、锦三等村的“过山拉” 。

从化客家山歌

六、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舞蹈项目——鳌头醒狮

项目简介:

鳌头醒狮是从化市鳌头镇桥头村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传统的鳌头武狮技艺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尤以“采青”动作难度较高。采青有采高青、地青、水青、蟹青、凳青和桥青等。独创的一套“狮之出洞睡佛取灵芝”的套路更是独一无二,寓意为事业更上一层楼、一帆风顺、官运亨通、前程似锦等。

从化鳌头醒狮

七、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舞蹈项目——从化麒麟舞

项目简介:

麒麟舞是广东省从化区城郊街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集歌、舞、乐于一体,舞麒麟首先要拜祖先和师傅神位,路过村庄、社、庙和桥梁等要敲响锣鼓钹、敬礼一至三次,到达目的地村庄后,再拜当地祖先,祠堂、社、庙和桥梁等,意为保平安。舞麒麟头共18段。先走园台,踢四门,入山寻青,诉冤,抢青送青等等。紧接着是武术表演,伴随三段武功动作,其中各人各路花拳不同,第一段为车铜锤,第二段为猜横马,第三段为花拳,接着舞双头棍、大关刀、大钯、长龙和藤牌、舞双刀以及长棍。

从化麒麟舞

八、广州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添丁上灯习俗

项目简介:    

添丁上灯习俗的仪式十分隆重,从明末清初开始,从化各乡镇生了男孩的人家就盛行在自家的祠堂里或自家门前悬挂花灯,上灯仪式有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其间还有客家锣鼓、舞龙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

九、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刘仙姑传说

项目简介:

传说刘仙姑出生于洪武明朝永乐十七年,是从化宣溪(现称宣星)第五代后人。刘仙姑原名叫刘玉兰,6岁时就被送往焦岗村(现在宣星村)当童养媳,饱受着夫家的欺凌,尤其是婆母的无情虐待。刘仙姑在夫家的家务是每天砍三担柴,挑三担牛粪,织三箩纺麻线,还要上山放黄牛。刘仙姑的悲惨遭遇很快传到玉皇大帝里,于是下令派神仙白眉仙下凡到人间暗中去帮助刘仙姑并使她成仙。人们为了纪念刘仙姑,每年逢八月廿十三日,来自各地的人潮前来求福,特别是已婚求丁之人来祈求保佑。年初二、年十五时人潮更多,前来参拜的人络绎不绝,至今香火鼎盛。 

十、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技艺项目——走马灯

项目简介:

现从化流行的走马灯主要有两种式样,一种是以流溪河东岸及城郊农村所多用的长形花彩灯,另一种是西岸主要是现时鳌头镇流行的颇具古风的八面球形灯。花灯造型独特,同时集绘画、工艺、剪纸、书法、诗词于一体。综合了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编织、印花、剪、刻、裱、装饰等一系列制作工艺上。灯带其内容根据个人喜好选用,有“鸿运当头”、“新春大吉”、“丁财两旺”、“吉星高照”、“财运亨通”、“添丁添财”。

十一、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技艺项目——吕田大肉

项目简介:

吕田镇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素有“流溪之源,美食之乡”之美誉。吕田大肉的历史可以追至“千古”。这道菜式一直延续至今,并成为从化区五道名菜之一。远近闻名的吕田大肉其烹调方法是将洗净的半肥瘦猪肉切成火柴盒大小的肉块,锅中炒过,加入瓦盘中,加进适量盐、糖、酒、小茴、八角、豆鼓、蒜苗、芹菜等配料,在锅中隔水蒸约半小时停火,再蒸、再停火、再蒸,反复多次而成。吕田焖大肉与东坡肉相似,但风味却截然不同。

十二、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民俗项目——洪圣诞

项目简介:

每年逢农历二月十三日是洪圣诞日,从化太平镇沙溪峒迎来一年一度的大王诞,包括钱岗、文阁、颜村、马村、沙溪等村,从化鳌头、棋杆等地也有祭祀洪圣诞的喜庆活动。这一天,庙会人气鼎盛,盛况空前,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热闹非凡,络绎不绝的人群均抬着祭品拾阶而上,妇女们簞食壶浆,联群结队,穿街走巷,首先要前往高庙祭奉洪圣帝。从化风俗在春分喜贺开耕,为此喜上加喜,大家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安康。她们到庙堂里就把全只烧乳猪、全鸡、水果、饼食和自制的又圆又大的油煎堆等贡品摆放桌上,烧香拜祭。在捐奉香油钱后,庙祝就让报上姓名,一通敲钟击鼓仪式,念念有词之中,致以祝福。礼拜之后,再依照原先编队回到宗祠祭祀祖先。庙中供奉洪圣大王以及华佗。洪圣诞当天在各村的祠堂里摆设盛宴,众乡亲围座就席欢乐聚餐。当晚在钱岗高庙举行烟花炮会。这项风俗沿袭数百年,到来欣赏的除了沙溪峒的的村民外,还有从化各地及邻近花都、增城和白云区的亲戚朋友。是夜人们兴致勃勃环围高庙观赏烟花炮会,在五彩缤纷璀灿喷薄腾空的光彩中,欢呼声一浪高。  

十三、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技艺项目——臭屁醋

项目简介:    

制作工艺流程有选米、烧水放凉、炒米、装坛封坛、再加炒米一次、装坛封坛、发酵和成品八道工序酿制而成。“臭屁醋”一年四季都可以酿造,发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严格的要求。50天甚至三个月以上都可以,发酵时间越长,味道就越浓。一般对于坐月子的妇女,使用发酵100天的“臭屁醋”更能发挥功效。但在具体使用上还是要因人而异的。臭屁醋的食用方法:醋5升、猪脚1.5—2斤(焯水)、花生米、蒜头(带皮)、姜(带皮)各100克,用瓦煲将臭屁醋煮沸腾后加入所有材料煲制2小时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十四、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民间文学项目——荔枝皇传说

项目简介:    

相传大约五六百年前,从化区木棉村有个孝子叫阿藩,为了能治愈重病的父亲,有一天许下大愿:宁愿自己死去,让父亲长寿。一片孝心,终于感动天地,使神龟显灵。三天之后,阿藩倒地而死。他父亲却起死回生,而且活到古稀之年。阿藩死后,村中人把他葬在右边这只“龟”的龟背(即石塘岭)下的一棵荔枝树下。说来也奇,这棵荔枝树竟一天天长大变粗,一直大到三四个人也合抱不过,成为一棵最大的“荔枝皇”,而且年年结出两三千斤荔枝,几百年来不枯不朽。

阿藩的孝行,传入京城,皇帝听了也大为感动。便下旨叫人在木棉“龟咀”的山边,立了一座“孝行流芳”的牌坊。直到今天,这座牌坊依旧立在原处,距它不远那棵“荔枝皇”越活越茁壮,这个传说也在当地流传不息。

荔枝皇树

“孝行流芳”牌坊

十五、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医药项目——邱氏毒蛇药剂制作疗法

项目简介:

邱扬伙祖传治蛇咬的药剂主要靠两种树:一种俗名叫“山青”,另一种叫“红心果”。山青泡的药酒主治金环蛇、银环蛇毒;红心果树药酒则对金环蛇、银环蛇、饭铲头、过山风、竹叶青等蛇毒都有很好疗效。用红心果树枝泡的蛇酒,只需2两便能治好蛇毒。

十六、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技艺项目——谭氏蜂蜜炼制技艺

项目简介:

谭氏蜂蜜的第一代传承人谭社科当时主要在城郊谭村用竹笼养蜂,以饲养中蜂为主,也养一些意蜂,采用的割糖脾取蜜的方法,产量不高。

第三代传承人谭东山从小受到父亲谭新的影响,2005年开设谭山公司,以“谭氏蜂蜜 ”为品牌传承家族信念,继承甜蜜事业,经过多年努力,“谭氏蜂蜜”成为全国蜂产品知名品牌,辐射34个省、直辖市,受到消费者一致好评。

十七、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医药项目——叶氏正骨术

项目简介:

叶氏正骨的主要步骤:正骨折:第一步,先诊断。用“望、闻、问、切”四法,看患处的肿胀弧度,用手摸,凭感觉判断是否骨折。第二步,手法复位。第三步,外敷中草药。第四步,用木板固定患处。24小时换药一次,每次药都有所变化。半月左右即可痊愈。正脱臼。第一步,望、闻,手摸,判断脱臼位,直接手法复位。第二步,敷药。主要由藏红花、乳香、末药、大黄、刘奇奴、宽根藤等药配伍制作而成。24小时换药一次,一周左右痊愈。

十八、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体育、杂技与游艺项目——莫家拳

项目简介:

莫家拳的核心理念是强身健体,以德为本。莫家拳有二十多套拳。拳种有黑虎拳、豹拳、箭拳、串花拳。徒手套路有:74式莫家拳,21式人字张拳,28式白虎拳,39式桥头拳。棍法有钓鱼棒、龙虎棍、鸣州棍、二郎棍、盘龙棍及莫家大钯等。

 十九、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传统技艺——吕田头酒酿造技艺

项目简介:

主要以优质大米为原料,用大米制成酒曲,采用柴火续添蒸饭、再度发酵、冷却、贮存、酝浸、过滤包装的方法酿造白酒。酒酿出来的头五斤酒因为残留物太多且度数太高而要舍弃,当初人们把这些酿造出来的白酒叫吕田米酒,后来由于酒的味道纯正且有一股浓烈的芳香味被称为酒的上乘品,故称“从化吕田头酒”。主要品种有散装米酒、双蒸酒、地窖酒、陈年酒、其中双蒸酒头酒远销新加坡、越南等国家。

 二十、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太虚拳

分布区域:鳌头镇民乐居委

项目简介:

太虚拳(俗称太虚六逼打花拳)属于武当内家拳种,由武当张三峰所创。咸丰年间,并将其加以发展和创新,太虚拳第四代传人伍德文于三十年代在广州做文员时,才将此拳法公诸于世。太虚拳与太极拳同源异流,其理均一。掌有四极,手含“八极”,拳法有慢拳和快拳两种,现存六十四式拳法,二十三式棍法。太虚拳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从技法到理论,逐渐自成一体。从化的太虚拳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现任广东省太虚拳专业委员会主任、广州武术协会太虚拳会会长邹强,他的祖籍就来自从化龙潭,自小随师父伍德文学习太虚拳,是太虚拳宗师伍德文(雪波)的嫡系传人。在继承师父的武技期间,他广泛开展太虚拳术的教学活动,并且教学地点分布到从化各个村镇,如鳌头、龙潭、街口、江埔、城郊、温泉等,并以龙潭为传承中心。该拳种在当地历来颇受推崇,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武术运动。

太虚拳

二十一、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鸡公狮

分布区域:良口镇达溪村

项目简介:

鸡公狮舞流传于从化良口镇,是从化独特的狮舞品种,狮头形状、舞动姿态都神似公鸡,每逢村中过节拜年、添丁上灯、新屋入伙时,附近几个村中就会轮流上阵表演。以驱邪镇妖,祈求五谷丰登。 鸡公狮发展至今已演变成4个套路:即金鸡报晓、斗鸡走马、过河吃蟹和双鸡舞镜。

 二十二、从化区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粤剧

分布区域:从化五镇三街

项目简介: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从化粤剧的创作和演绎都紧跟时代而发展,它善于吸收,兼融并蓄,同时不断丰富创新,拓宽了唱腔音乐,将粤剧的“梆、簧”,广东的曲艺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乃至广东音乐均拿来填词演唱。

 

从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至2017年,从化区现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人,其中省级2人,市级7人,区级12人。

广东省级非遗传承人(2人)

《从化猫头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水木

《掷彩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邝健洪

广州市级非遗传承人(7人)

《从化猫头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温金能

《从化温泉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润权

《从化水族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黎锐培

《客家山歌》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罗邦暖

《鳌头醒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桂森

《从化麒麟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殷跃松

《掷彩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邝锦洪

从化区级非遗传承人(12人)

《添丁上灯习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阳锐添

《刘仙姑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福林

《走马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阳世昌

《吕田大肉》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阳兵

《洪圣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陆保华

《臭屁醋》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黎春华

《荔枝皇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谢楷垣

《邱氏毒蛇药剂制作疗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邱扬伙

《谭氏蜂蜜炼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谭东生

《叶氏正骨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叶锦飞

《莫家拳》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邓锡涵

《吕田头酒酿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钟继耀

(资源来源:从化区文化馆 文学庭)

【关闭页面】

上一篇:从化文物名录

下一篇:《东三支三团历史》简介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