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镇——塘基村

点击数:5468      字体:[增加    减少]

我把塘基村称为“红色小镇”,是因为这个地方有从化“小延安”之称。

塘基村位于吕田镇北部105国道东侧,是从化与龙门、新丰、增城四地的交界处,距离广州市区120公里,离从化城区64公里,离吕田镇圩9公里,进村有一条3.5公里的盘山混凝土村道。塘基村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21户,总人口365人,巢姓是其唯一姓氏。我把塘基村定位为“红色小镇”是有历史依据的。根据史料记载,1940年起,党组织就开始在塘基背(吕田人对塘基村的俗称)开展党的地下活动,通过举办夜校、识字班等方式,传播革命思想,很快就发展了该村的巢作成、巢海周、巢德麟等十几位青年为党员;1942年4月,中共塘基背党支部在党员巢德麟家中的小楼成立,由巢德麟任党支部书记,带领当地的党员和群众开展革命活动;1945年,中共从化县委成立,将办公地点设在塘基背,中共从化县委第一任书记陈光天、第二任书记罗明林,以及马达等同志以塘基背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

塘基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古老、幽静、自然而秀丽,至今仍保留着最早的中共从化县委所在地的小屋。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是东纵三支三团的一个重要据点,2006年,从化市政府授予此地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塘基村有林地面积9945亩,其中耕地360亩。村民主要以种植为主,经济作物有早李、三华李、砂糖桔、竹子、粉蕉等。塘基村四面环山,被当地人戏称为“山里一个窝”,但周边的莽莽群山苍翠欲滴、重峦叠嶂,绵延数十里。高密度绿荫覆盖下的崇山峻岭,隐藏着很多巍峨的奇石怪洞,实在是探险者追寻的理想地。从五公里外美丽的莲麻小镇流往龙门县地派镇的溪流贯穿塘基村,有三、四公里河段被称为塘基背河。塘基背河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塘基背人在没有开通公路之前,要赶一趟吕田圩实在是不容易,有些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此地。塘基背人天还没亮,就去赶吕田圩,即使在中午往回赶,也要天黑了才能回到家。而住在塘基背河下游的三村村民见塘基背人赶着回家,借故戏弄塘基背人,拦下他们,要其讲个故事才能离开。塘基背人归家心切,哪有这份心情啊?为了尽快摆脱三村村人的纠缠,塘基背人灵机一动,便说要赶回去“毒鱼”,没空闲聊。那时,塘基背人与很多农村人一样,没有生态环保观念,缺乏有效的捉鱼工具,用剧毒农药或俗称“大茶药”的断肠草“毒鱼”是常用的捕鱼方法。三村村人听后不再阻拦塘基背人,暗地里回家拿了簸箕等捉鱼工具在塘基背河下游等候。到了下一个吕田圩日,三村村人强行拦住匆匆赶圩的塘基背人,说:“你们为什么要说‘大话’(假话)?害得我们白白等候了一夜,也见不到塘基背河上游漂来一条死鱼!”塘基背人倒轻松,笑着说:“不说大话,你不让我走啊!”这足见塘基背人的狡黠与野性。

塘基背河是塘基村唯一的饮用水源,给这个美丽宁静的山村带来了活力。河道遍布千姿百态的“水冲石”,有些像巨兽,有些则像擎天柱,象征着塘基背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里还有无数可以把玩的观赏石,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塘基背河终年流淌着碧绿的河水,尽管上游河水被吕田鱼公洞灌溉渠拦截,但凭着塘基背四周广大集雨面积的支撑、良好生态的呵护,河水依然充沛,是打造人工漂流、休闲栈道的好地方。塘基背虽然是“山里一个窝”,耕地面积少,但环绕全村的塘基背河两旁是还未被开发利用的荒山野地,有充足的用地供“红色小镇”开发利用,是理想的旅游观光开发场所。

笔者因工作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常常骑着自行车到塘基村检修广播线路,有因检修任务重而不能赶回吕田镇圩住宿的经历。塘基村除了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外,还是养生的天堂。夏天,山上吹来阵阵清凉的山风,高倍值的负离子浸润着心肺,使人整天爽朗不已,到了晚上十点后,睡觉时定要盖棉被,否则容易着凉。三十年后,笔者自驾车专程去了一趟塘基村,行驶在绿树拥抱的混凝土村道上,车窗外的秀美风光、清新空气让人陶然自得,忘却尘世的烦嚣。塘基背还是原来的塘基背,和笔者记忆中的塘基背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只见一条大广高速腾空在其中,但滚动的车流却丝毫影响不了这个山村的宁静。啊!红色小镇——塘基村,依然是我心中的圣地。

(罗小华)

【关闭页面】

上一篇:塘基背地下交通站

下一篇:建国前从化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