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立本堂悟一个村庄的“振兴战略”

点击数:3206      字体:[增加    减少]

立本堂,何所在?立本堂,何所谓?三百年前的从化县令肖大成大概会回答 说:“哼!邓氏方知本载。”用今天的话来翻译,肖县令的意思是:“哼!只有邓村的人才知道根本的道理。”

邓村,今为从化区太平镇管辖内的一个自然村。村庄始建于南宋末年,距今已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邓村先辈在邓氏宗祠中堂设了立本堂,意为“树立本村的样板大堂”,寄望邓氏子孙后代不忘祖先重教兴文之思想,耕读传家。走进邓氏宗祠的中堂,可以看到悬挂在屏风上方草书阴刻的“立本堂”提名牌匾,硃底金字,落笔平稳浑厚。过中堂至后堂,抬头可见后堂檐口处也悬挂着一块木匾,乃是《书邓氏立本堂说》匾文牌匾。为这两个牌匾题字的是谁呢?正是当时的从化县县令肖大成。“立本堂”立,邓村自此多了一个别名。

七百年过去了,三百年过去了,历史的天空风起云涌。邓村,这个以姓氏命名的村庄,立本堂,这个以不忘根本、尊敬爱亲为根本的村庄,也在历史前进的车辙上留下她独特的印迹。这些印迹,就沉淀在和这个村庄一样古老的邓氏宗祠内。那么,走进邓氏宗祠看一看吧。

这是一座始建于南宋的祠堂,2002年2月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整体较为低矮,面宽三间14.5米、深三进45.7米,建筑面积662.65平方米,是典型的硬山顶式砖、木、石结构。灰塑龙船瓦脊,素胎勾头、滴水,六级岩石铺砌踏步。朝代更替、治乱存亡,多少年又多少年过去了,邓氏宗祠历经风雨劫难依然坐东向西坚守着这个村庄。岁月无声,却也有迹可循。你看,“支分江左源流远,派衍天南奕叶长”、“三登世系,两秀家声”。那宗祠门口的柱联、对联,难道不是在无声地诉说着独属于邓村的那一段段历史故事和邓氏子孙振起的不俗家声吗?继续登堂吧!堂内有一幅幅的对联,它们将为你把邓氏源流、家风祖训、迁徒历程以及后世影响等娓娓道来:“立业肇江南纪念宋朝公德远,本源依国姓受封恩爵祖名高”、“立家席番伯德恩当报千古祀,本堂度溪龙世泽长流万年馨”、“立志在诗书世泽堪绵毋负列宗列祖,本心惟孝悌家声丕振方称文子文孙”。据邓氏族谱记载,邓氏壹世始祖德远原籍江南苏州府嘉定县人,在南宋绍兴中先后任国子监助教(相当于今国立最高学府助理教授)兼知制诰(知制诰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诰命,相当于皇帝秘书)、广东观察使等职,任满之后留居于广州三元里。二世祖将家由三元里迁至增城,这里邓氏家族的第一次迁徒;第二次迁徒是三世祖从增城迁往了从化邓田墩(今锦洞大田墩),后来四世祖在南宋末又将家迁到了当时的番禺合龙洞合龙岗(即如今的邓村)定居。为纪念祖父尚文和曾祖父德远,邓氏四世祖将合龙岗住所命名为“尚德里”,至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才因姓所居而把尚德里改名为邓村。康熙五十八年,邓氏宗祠内又设立了“立本堂”,勉励子孙不忘世泽,耕读传家,孝悌墩睦。七百多年间,多少村落在一场场战火灾祸中隳颓,而“立业肇江南”的邓氏家族却在邓村绵延生息至今,蔚然而成为了从化的大族之一。

今日之邓村,何尝不是这个村庄长达七百多年的长远振兴之果呢?那么,邓村的“振兴战略”是什么呢?肖大成的《书邓氏立本堂说》或许能给我们启发。肖大成说,邓氏子孙懂得“人本乎祖”的道理,追怀先祖,荐以时食,敬尊爱亲;遵循祖训家风,既以孝悌为本,又耕读不辍,到了明朝邓氏“子孙千亿,科第蝉联,循声卓卓,仕板中中。入其乡,户有书声,野无旷土,令人如登邹鲁之堂,如游康衢之野。祖宗之立本,宜其厚哉。”肖县令不愧是滇文山(文山,是古时科举考试第三名举人的称呼。滇文山,即云南省第三名举人。),字字珠玑,言之凿凿。

明清以来,邓村的确人才辈出。翻开雍正八年的《从化县志》,里面记载着邓村邓成督建县城的典故:明朝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从化建县,需建城池。邓成担任了建造城池的总监工,规划得法,精打细算,造出坚固的城池。城池造好后,邓成不领酬劳,捐资捐工。官府将建城剩余的材料赏赐给邓成,当时家乡宗祠正需修缮,他便用这些材料修缮了邓氏宗祠。据邓氏族人介绍,现今邓氏宗祠的墙砖与县城墙的墙砖规格(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10厘米)是一致的。邓玘,少年天才,十二岁应童子科名第一,弘治八年中举,文章为从化开邑人文之先声。邓良佐,万历举人,授福建上杭县县令,为官清廉,上杭百姓为之建生祠纪念,后升任湖广沔阳知州。邓文炳,隆庆举人,任浙江省宁波府定海县县令,不受贿赂,百姓称为“邓青天”。邓光缙,国学生,曾授江西南康府建昌县县丞,因母亲年迈而不受职。邓延藻,有孝名。至清朝,延藻冢孙邓正吉,先后任山西省广灵县、正灵县、定襄县县令,后又升为山西分房考试官。诚如古人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邓氏子孙,秉持家风祖训,合族一村欣欣向荣。

“立本堂”设立三百年以来,“人杰地灵”之美誉邓村当之无愧。在近代从化的革命发展历史中,依然活跃着邓村子孙“立本堂人”的身影。1939年,邓澄心(1906-1945)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小组。他把星星之火引到从化来。当年10月,邓澄心在温泉成立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当选支部书记。1940年,建立中共从北(吕田)地区第一个党支部。邓澄心后又担任从化督学、英德县新乡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翁源县教师等职,积极开展中共地下活动。1945年3月,在受组织派遣往省城购置收发报机用的真空管时,邓澄心在从化神岗三百洞被日军拘捕,壮烈牺牲。1979年,21岁的邓达平(1958-1979)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荣立二等功,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近现代的邓村,不仅出现了一批革命先驱烈士,还在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等方面引入瞩目。195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到邓村视察农业生产合作社情况。1955年,邓村村民建成了从化首座4千瓦木质水轮机发电站。1957年,邓村划拔位于水槽洞口的土地500亩给国家重点企业723厂(即从化钽妮冶炼厂的前身)。1978年,为解决温饱问题,邓村开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在省委、县委的支持下,开展了“水稻田间管理责任制”试点。邓村试点为从化县农村管理体制改革起到示范作用,为后续推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邓村,因邓氏子孙秉承祖德,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而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载誉从城。“生态文明村建设先进单位”(2006年)、“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2009年)、“广州市卫生村”(2009年)、“广州市创建文明示范村工作达标村”(2010年)、“从化区太平镇神岗邓村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村(居)(2016-2018)”(2016年)、“广州市健康城市示范单位健康村”(2016年)......邓村,还在自发地延续着这个村七百多年来的振兴。这个村庄的振兴如果是一幅彩绘,那应该有热烈奔放的红色,那是革命烈士的热血染成的;还要泼洒上充满生命活力的绿色,那是邓村人与时俱进的创新酝酿而成的。而这个存在了七百多年的村庄,一定深谙孔子所说的“绘着后素”!

站在邓氏宗祠的立本堂前,我终于相信这个道理:一个村庄的振兴发展,乘着时代政策的春风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村庄的“精气神”,是村民们的发展意识的觉醒,发展观念的进步......

(陆文钿)

【关闭页面】

上一篇:从化印象记

下一篇:从化印象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