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弘文意 盈盈桑梓情 --鹊塱村五郎庙遗址文化侧记

点击数:2485      字体:[增加    减少]

【题记】鹊塱村位于从化区江埔街。传说杨五郎曾到过从化(古称番禺郡),从化多地建有五郎庙。

八月下旬,我们区一行人应邀请前往江埔街鹊塱村探寻五郎庙文化遗迹。

接待我们的是客居此村的庄达先生。庄先生精神矍铄,处事大方,待人和蔼。他是当年在鹊塱下乡插队的知青,在这里务农两年,与当地村民一起开荒种田,同吃同住,结下深厚的情谊。在这片挥洒青春的热血土地上,淳朴的民风,勤劳的氛围,深深地濡染了他,也由此与鹊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庄先生事业有成之后,回到村里承包荒山,开办酒厂,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清醇的山泉水酿酒,造福村民。不仅如此,怀着一颗感恩心的他,一直寻找回报那一段让他热血澎湃的峥嵘岁月。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去年立冬时节,四川青城道士玄光子来此村云游,恰逢此时,一个村民惊喜地报告,耕作时在田梗上发现一块花岗岩石碑,上面清晰刻有“杨五郎神位”的字样,庄先生闻讯大喜,立马找人把石碑买了回来,并妥善保管好。

面对这座古碑,联想到自己当年在这里插队时听到的关于杨五郎的传说,一个重修五郞庙,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增加当地旅游景点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起来。此想法,得到村委和民众的大力支持。趁此,他邀请玄光子亲笔提字“五郎廟”之字,并斥资重修庙宇。在他的主持下,五郎廟的遗址上很快重建起了简易庙堂。他亲自勒石刻碑,从外省花重金订回拜祭仿古铜鼎形香炉。

言谈之间,我们来到了小凤山之麓,五郎庙前。广从高速的高架桥下在山前跨过,周边是阡陌纵横的田畴和果园,路边长满野草和柿子树。果实尚未成熟,青色的、淡黄色的柿子从绿油油的树叶中探出脑袋,好像在窥视着我们这一行来客。

行走百余米,沿途有一条水泥灌溉渠,淙淙流淌着清澈明洁的山泉水,清澈透明的泉水。

至分岔口,有一鎏金玉石碑侧立于泉水之上,上刻“重祀五郞庙记”,碑文简述了凤山宫五郞神位古石碑的来由,并附带记载了鹊塱村民国初期享誉东南亚的抗日武术宗师邝瑞龙尚武报国之事。短小精悍的碑文,旨在记述鹊塱村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复行数十米,一方碧绿的水潭映入眼帘。在巍峨的群山环抱中,一条溪流从山涧黄蜡石堆中奔涌而出,一道横亘的水泥堤坝阻挡涵水而形。堤坝将溪水分成二股支流,一支水从水泥墩中流过,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小型水帘瀑布的景观,另一个支水汇入水泥灌渠,既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又不影响沿岸生态环境。

走过堤坝上面的水泥墩,一段花岗岩石级把我们引领到一处山坡上的空地。五郎廟的遗址就在这块空地上的东北面山丘的正方傍边,一座的简易庙堂建在五郎廟庙原来的遗址上。庙堂正中央的檐梁柱下悬挂着由青城道士玄光子于丙申年冬日提写的“五郎廟”黑底金字的牌匾,庙堂内正中位置是一个用青砖砌成的长方形平台,平台上面覆盖着一块厚厚的花岗岩石板,供奉着杨五郞的神位,石碑后面的山丘旁有一段月牙形的青砖断壁埋在乱石堆中,周边杂草丛生,残垣断壁,折射出历史的气息,也让人发思古之诱幽情。

古碑顶部雕刻有祥云图案,图案下方刻有繁体字“凤山宫”,石碑正中央平面上刻有“王封大将军杨‘六五七’(其三个数字横向同行)郞之神位”,右旁竖向刻有“上檀邓一姐”,左旁对称刻有“下檀廖二姑”字样,石碑左右的边框竖直雕刻有花草图案。古碑对面是刻有“五郞廟”字样的仿古铜鼎形香炉。

庙宇坐东北向西南,正面、侧面都是连绵不断的崇山峻岭,山上树木繁茂,邻近庙堂的两侧山坡大部分都被种植上橘子、桔子和荔枝等果树,庙堂右侧的山峰山脊慢慢变低矮,犹如一条猛龙伸出脖子在山涧中戏水,惟妙惟俏。庙堂正面两尊大肚弥勒佛似的山岭,霞光万道。在烟霞金粉中,端坐山坳,慈颜善目。让人明心见性,心生欢喜。

庄先生说,历史上杨五郞来过此村。村中邝瑞龙武艺高强,享誉东南亚。言谈之间,一种自豪感就洋溢在他的脸上。不难想象,因为他早已经把鹊塱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了,那份永割舍不了情怀,已经渗入到他的血液中,此情此景,我们也为之感染。

上山坡的石级两旁裸露石块布满青苔,石块堆砌一道挡土墙,让人心生窦疑。庄先生肯定地认为,这是从鹊塱村通往锦洞的古驿道,即影古线其中的一段。

落日熔金,金色的霞光依旧洒满整个山谷。远处,山涧水潭充满欢笑声,一群家长带着小孩沐浴小溪里,逃避喧嚣,享受溪水清凉,享受亲子乐趣,感受世外桃源的美好。

此刻,一种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人文旅游景观的想法,又一次浮上脑海中。

(文/摄影:叶卫国)

【关闭页面】

上一篇:水上绿道行,邂逅醉美流溪水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