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一方红色革命热土,一部红色历史赞歌

点击数:11999      字体:[增加    减少]

回首往昔,一种缅怀、一种敬仰、一种自豪感在从化人民心中油然而生。

八年抗日战争,从化的革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奔赴革命战场,寻找党的组织,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两次粤北战役粉碎了日军北上曲江、韶关,打通粤汉线的侵略计划,保卫了粤汉铁路和粤北地区,挫败了日伪逼降的阴谋,支援了桂南的抗日作战,歼灭日军2373余人。

解放战争时期,陈江天任中共从化县委第一任书记并建立人民武装队伍——“从潖人民武装大队”(又称从化大队),开辟游击战根据地,积极开展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为支援解放大军南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化人民积极开展支前活动:筹集大量粮草、修路架桥、运送弹药,手1949年10月13日,解放从化。

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从化,粤北战役到东江纵队游击战争,十年溶血苦斗,孕育了多少感天动地的英烈!十年红旗不倒,造就了多少横刀立马的将军!从化人民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红船精神,继承革命文化优秀传统,肩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以坚定的信念和满腔的热情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家园!

历史事件

1489年——明朝,弘治二年,从化建县,从化——取远氓归化之意

1938年——广州论陷;日军占领从化;国共合作,从化并展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

1939年——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第一次粤北战役·牛背脊之战(粤北战役第一次大捷)、猫儿山伏击战、抢占尖峰山、东明狙击战、攻打松仔脑、围攻麒龙山、鸭洞山战役,成立从化县群策救亡会

1940年——中共从北(吕田)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从化县成立军民合作站,第二次粤北战役·石榴花山顶激战、鸡笼岗追击战、麻村战役、陈围和黄围肉搏战、良口之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东江纵队从化大队开展游击战争。同年,从化县委成立,从化江北第一次军事行动

1946年——广东人民解放军北江支队扩改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

1948年——塘基背保卫战,杨梅潭伏击战

1949年——5月,从化县人民政府成立;是年,解放良口圩之役,从化云台山战斗胜利,从化全县解放 

第一部分∶从化早期党组织情况

中共从化党组织的诞生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日军开始侵略华南,日军在广州烧杀掳掠,百姓伤亡惨重。在中共领导和号召下,广大青年开赴农村和前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中共党组织亦派三批同志先后到从化,团结进步青年开展工作。在抗日救亡运动中,一批优秀知识青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迅速成长。中共从化党组织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小组

1939年初,郭汉和雷亢清在神岗分别吸收了邓村的邓澄心和湖田村的骆翠琼两位同志入党,随后,郭汉又吸收了木棉村的谢秉培入党。至1939年4月,中共从化第一个党小组在邓村小学建立,成员由邓澄心、骆翠琼、谢秉培组成。

邓澄心(1906—1945年),从化神岗邓村人,民国27年(1938年)毕业后,回从化县任县立第四小学校长。这一年他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阅读了不少马列著作和《群众》《抗战大学》《救亡日报》等进步刊物,并到从化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民国28年(1939年),邓澄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发展党员,成立了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小组。民国29年(1940年),他接受党的指示,到吕田山区,一方面宣传抗日,一方面发展党组织,先后发展一批青年参加共产党,建立中共吕田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骆翠琼,女,出生于1917年1月18日,她是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小组成员之一。1938年,骆翠琼跟随进步人士参加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她积极参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团结教育进步青年参加革命。后跟随丈夫雷亢清北上革命。

谢秉培(宣传干事),从化神岗木棉村人,1939年4月,在温泉竹庄别墅(现从化区温泉风景区河西路)与邓澄心、骆翠琼建立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小组,同年10月,在从(化)潖(江)区委梁尚立的指导下,在温泉梁培基别墅与邓澄心、谢赛桃成立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

1939年11月,中共从潖区工委派梁尚立同志到从化,在温泉竹庄别墅(现温泉竹庄3号)主持成立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支部,选出邓澄心担任党支部书记,谢秉培任组织干事,谢赛桃任宣传干事。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动“群策救亡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团结教育进步青年,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组织。当时,全县有党员13人。

从北(吕田)第一个党支部

1940年夏,邓澄心、谢秉培接受上级党的指示,到从化吕田地区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先后发展了胡斯增、巢作成、陈景渐(陈洁)、陈日如等入党。1940年6月,从北(吕田)第一个党支部在吕田三村村(白石咀胡氏公屋)成立,由胡斯增任支部书记,巢作成、陈景渐为委员。

抗战时期从化党组织规模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广东省委和北江党的组织先后派了郭汉、雷亢清、梁尚立、徐青、王磊、谢永宽、廖宣、陈枫、唐凌鹰、李云等20多位同志,到从化开辟和领导党的工作,先在从南,后在从北建立党的组织。抗战期间,在从北逐步发展先后成立过吕田(从北)支部、三村支部、莲麻坝支部、南坑支部、马鞍山支部、大坡支部、车步支部、塘基背支部、吕田中心小学支部、黄迳支部等1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0多人。各支部组织参加“战地工作队”和农民抗日团体,开展抗日宣传救亡工作。

第二部分∶抗战烽火

从化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

1938年初,为配合日益高涨的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受广东省委委派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郭汉,来从化组织并成立“从化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成立后,郭汉任政训员,发动各乡选派青年到县城进行分期分批军事训练。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七工作团

1938年夏,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简称“抗先”)第七工作团,从广州到从化太平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他们与当地进步青年联合,以演剧、演讲、开办民众夜校、组织妇女会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民众抗日武装队伍,打击日本侵略军。

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

1938年8月初,以中共党员为骨干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第七工作团从广州来到从化太平场沙溪乡进行抗日宣传工作。同年,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在广裕祠成立。同年8月,从化太平钱岗抗日自卫队在影田竹堂、坡仔桥地段埋伏,由队长陆日新、陆佐乾带领村民自卫队与日军作战一整天,打死打伤日军9人,阻延日军进村时间,使村民能及时逃到深山去,免遭惨害。第二天,日军进入村庄,恼羞成怒,实行“三光”政策,被烧毁商铺数间,民房20多间,打死村民6-7人,劫走大批财物。

第三部分∶解放战争

从北车步党组织

1940年7月,从潖区委派廖宣、杨维常来从北负责党建工作。9月派唐凌鹰(唐鹤嘉)接替杨维常,住在车步以教师的职业掩护,开办民众夜校,宣传发动群众,在农村发展党组织。

1941年8月,中共从潖区委副特派员兼从北特派员李云(李仪立)来从北接替唐凌鹰工作,仍以车步为基地,以小学教师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车步社、陈两姓(约100人)就有21人先后参加游击队,其中女青年5人。

革命时期党训班

1941年春节前,在吕田三村村胡斯增家里举办了一期党训班,参加学习的有6人,学习时间15天,由前北特委派来的陈枫主持上课。党训班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为从北革命基地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从化党的工作基本从南面转移到从北地区。

中共从北吕田党组织

1941年初,中共从北党支部经过秘密调查,掌握10多间乡村小学的具体情况。经从北区特派员李云、三村支部书记胡斯增、莲麻坝支部书记陈景渐(陈洁)研究决定,决定派党员巢海周打入尚义社学(当时称“流溪学社”)任教,并在学校建立中共从北吕田党组织活动地旧址——尚义社学。

东江纵队北上抗日先遣队遇袭

1944年,东江纵队根据土洋会议的精神,贯彻“敌进我进”的方针,决定由邬强率领以第三大队部分主力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到增城会同独立第二大队挺进北江。

9月2日,当先遣队进入秋风洞一带时(鳌头镇洲洞村大坑尾地段),遭遇国民党第六十五军一个团会同从化自卫队、清远三三〇潖江自卫队的伏击。先遣队被迫还击,打退顽军多次进攻,成功突围,这场战斗因伤亡、失散和被俘宣传和后勤人员10多人。

先遣队打退顽军进攻后,于9月9日晚渡过北江,分两路突入清远城北部,迁灭日军警戒部队。9月10日,先遣队解放清远县城,随即召开大会,参加的群众有几千人,大会宣传共产党抗日的路线。

中共从北交通站——吕田圩老街“天然饭店”

1944年冬,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从化北部地区的革命组织迅速恢复,开展武装斗争。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武装队伍,中共从潖区委在吕田圩老街的“天然饭店”设立从北地下党交通站,由巢海周负责。

巢德麟小楼

1942年4月,中共塘基背支部在塘基背村巢德麟家的小楼成立,巢德麟担任党支部书记。按照特派员李云(李仪立)的指示,举办夜校、识字班等活动,团结教育群众,把塘基背村建立成为从化革命活动基地。

1945年,东江纵队向粤北发展,迎接王震部队南下,在此建立交通总站。1945年后,原路东(铁路以东)地工委委员、从潖区委书记陈枫和以后的县委书记陈江天、罗江连、马达等均以此地为基地开展革命活动。

1947年以后,龙从保乡队、江北支队三团、东三支队三团均以此为活动中心。

1948年夏,在此打响了塘基背保卫战。

黄沙坑革命旧址——东江纵队·从化大队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东江纵队是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1942年始,共产党在从化吕田镇黄沙坑建立抗日和解放战争的革命活动基地,发展共产党员。在1945年黄沙坑有2人参加广东东江人民抗日纵队(简称东纵),当年8月份,东纵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派主力北上五岭与王震、王首部队会师,指挥部认为从北地区是一个开展游击战争的理想基地,为此,在黄沙坑成立中共从化县委和建立人民武装队伍——“从潖人民武装大队”(又称从化大队),陈江天任县委书记兼武装大队政委。1946年11月恢复武装斗争后,黄沙坑仍为游击队主要活动地之一,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后扩改为粤赣湘边纵东江第三支队(简称东三支)。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沙坑从1945—1949年先后有11人(其中女4人)参加过人民武装部队。东江纵队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关于面对国民党顽固派对游击队势在必打、志在消灭的方针,要依靠群众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的指示,开展整风学习,统一了干部思想,部队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经过艰苦奋斗,终于渡过难关,取得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胜利。

东江纵队从化大队活动基地

从1945年8月—1946年上半年,东江纵队从化大队经常受到国民党军围剿,均隐蔽于黄沙坑大山沟里与敌周旋。同时在潖江四九地区隐蔽的部分人员也撤到黄沙坑,部分人员日常供给均由黄伙荣提供,渡过难关。

1946年11月,恢复武装斗争后,黄沙坑仍为游击队主要根据地之一,广东人民解放军江北支队后扩改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简称东三支队)。三团长丘松学、政委马达常在此召开会议和食宿,三团的医疗站也设在这里的深山老林里,隐蔽治疗伤病员。

1947年春节,三团韶州队在新丰石桥村被袭击,突围退回黄沙坑,由黄沙坑人民群众提供食宿、衣服和救治伤员。

1948年12月10日,杨梅潭伏击战缴获武器装备部队后,把剩余的武器运到黄沙坑,由黄伙荣负责收藏在大山石洞里面。

黄沙坑是从化吕田镇莲麻村与新丰县接壤的偏僻山村,是解放战争根据地。当时全村只有农家6户36人。建国前有地下党员5人,其中黄伙荣在1946年至 1950年初任莲麻村支部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11人,其中女4人参加游击队。解放后在解放军的部队中任干部3人(连、营、团级各1人)。

从化早期党组织领导人物

陈江天(1912.6-1993.12),广东省五华县大岭背村人,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五华、增城、龙门党组织工作。1945年7月,随东江纵队北上途经从化吕田时,受命建立中共从化县委员会和东江纵队从潖支队从化县大队,任从化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大队政委。1946年11月,恢复武装斗争,参与黄柏司令员领导的边纵东江第三支队,反对国民党“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破仓分粮等活动,揭开了从化县人民武装斗争的序幕。1947年4月调离从化。1993年12月21日在肇庆病逝。

陈景渐(陈洁)(1915-1962年)从化吕田镇莲麻村人。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先后任从北(吕田)第一个党支部委员、莲麻坝党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从北区委委员等职务。1947年至1949年初,带领工作队在吕田一带发动群众推翻国民党的保甲基层组织,成立各村的政权和农会。1953年4月,任中共从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54年5月,任从化县人民政府县长;1955年2月,调离从化。1962年,在肇庆病故。

马达,东纵北撤后,1946年11月来从化地区,在塘基背组建北江人民武装队伍,后发展龙从(又称龙从新)人民保乡队任队长。1948年1月至1949年6月在广东人民解放军东江江北第三支队第三团任政委,中共从化县第三任县委书记,1949年8月至1949年10月任中共从化县第五任县委书记。

钟育民(1914-1982),原名钟希廷,化名李振、钟福祥,广东梅县官塘圩鹅峰乡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第四团政治委员、第三团政治委员、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等职,1949年6月至8月任中共从化县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博罗县委书记,后在中侨委和中国驻越南、印度、缅甸大使馆等单位任职。

巢海周,广东省从化县吕田乡塘基背村人。1940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入党后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先后在吕田中心小学教书、曾任吕田乡长、从化县议员,1945年7月任吕田中心小学支部书记。1948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东江北第三支队三团政治处主任、1949年5月任从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共从化县委委员、支前委员会主任等职务。1995年4月2日下午在广州病逝。

巢德麟(1909-1950年),从化吕田镇塘基背村人。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底,在他家小楼成立中共塘基背村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战争期间,他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把地下党组织、游击队联络、接待领导和收住伤病员的据点设在自己家的小楼里。1944年起,担任“三江”(东江、北江、潖江)塘基背村交通站站长。1947年后,先后任龙从人民保乡队韶州队指导员、江北支队第三团坦克队指导员。1949年,任中共从化县委委员、县政府财政科长;1950年,任北区(含今吕田、良口、温泉3地)区委书记兼区长。同年3月18日,土匪袭击区政府所在地良口朱家祠,他率领区政府全体同志和武装部队投入战斗,并带头冲锋突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解放广州最后一战——云台山战役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三二师奉命歼灭从化一带的国民党军一○七师三二一团,然后进军广州。师部于10月12日到达吕田地区,与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三支队第三团会合,由三团组织民兵支援解放军三九五团第一营12日晚21时经古田、溪头、大冚口首先进抵云台山南麓的温泉宣星村,然后抢占佛仔坳等山地。国民党军主力两个营立即就近占领云台山主峰,一部分占据公路前面田寮旁边的小山头,用机枪封锁公路,并从侧翼向解放军二连阵地攻击。国民党军两次被击退。待到黎明,解放军三营从东南方斜插过去,国民党军三面受攻,分股狂奔下山。解放军二、三连就近发起追歼。这时,解放军三九六团,奉师部命令赶到,在水底村背后及茅园等地打击敌人,敌人急忙退出,与街口之敌逃窜。战斗至 13日黎明结束,随后地方党政干部及武装部队转地方工作的人员陆续进入从化县城——街口。这场战斗,共击毙国民党军5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20多挺。解放军也牺牲战士50名,负伤战士109人。

10月13日下午,陈李中、马达等率大部分工作人员及武装队伍入城,从化县城宣告解放。

解放军一三二师稍事整顿后,10月14日凌晨出发,当晚7时进入广州,参加解放广州战事。

《今日从化》2021年7月8日第3版(资料由区博物馆提供,黄颖瑶整理,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闭页面】

上一篇:建国前从化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