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举人欧阳潢

点击数:1253      字体:[增加    减少]

据《广东通志》卷三十三之中的《选举志》记载,明朝隆庆四年庚午乡试榜,举人有七十五名。从化上榜两人,一位是陈祈(从化县志记载其为本县的外籍举人),另一位便是欧阳潢。

从化举人欧阳潢,正是在明朝隆庆四年(即公元1570年),从流溪河畔的凤院村(时称枫院)出发,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启仕途之路,一步步成为载入史册的乡贤人物。

可惜的是,四百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凤院村的当地村民,还是从化的地方志研究者或人文历史爱好者,都极少人知晓欧阳潢了。因为举人欧阳潢生于明朝中晚期,卒于明朝末年。他去世之时,正值国家改朝换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从化县也屡遭匪祸和兵乱,人物轶事的文章史料,大都付之一炬,断代失传矣。

幸好,清朝顺治十六年(1659年)就任从化知县的孙绳,在康熙元年(1662年)主持重修《从化县志》。负责编纂工作的从化邑人李光升,终于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欧阳潢的生平事迹。这才为后人认识欧阳潢,提供了一份最原始最完整的素材。

康熙元年《从化县志》之中的《人物志》记载道:“欧阳潢,字崇积。领隆庆庚午乡荐,谒选授归安教谕,以道学淑人,所造就多知名士,恒出家粟以济诸生之贫者,复捐资创望道楼于学宫后,士人德之。寻升南靖知县,兴教惠民,众称‘慈母’。有里役馈茶,置金其内,斥而罪之。无何,致仕。归橐萧然,有悬床载石之风。比居乡讲学以训宗族,弗率者严诫之。乡闾敬惮,岁时非公谒,令长罕得相见,然邑有利害知无不言。尝倡率士绅力控两台,以复横潭学租,贫生灯油至今赖之。优游林下二十余载,卒祀归安名宦。”

对于上述史料,学者范小娟在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明代广东从化设县研究》中,一边意译一边评论道:欧阳潢,乃隆庆四年的举人,任归安教谕时,培养了不少人才。他常常接济贫困学生并且“捐资创望道楼”,后来升至南靖知县。他为官廉洁,严厉惩罚贿赂者。辞职回家后,以礼相待客人,在宗族内推行教化。县内若有利害相关的事情,必定“知无不言”。曾在“恢复横潭学租”一事上,率领从化县士绅向“两台”(即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提出控诉,并取得了成功。……随着从化经济的发展,科举日益兴盛。士绅阶层的崛起,彰显了从化民众为了提高社会地位,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教育资源,而且间接地有助于国家重建新的社会秩序。

由于学术论文篇幅有限,不宜把主题以外的事情讲得太细,学者范小娟并未能进一步阐述何为从化县“恢复横潭学租”事件。其实,在雍正八年版的《从化县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孔圣业房屋一百八十间,在花县横潭,旧县治岁租七十两,归于学宫。万历九年,奸民仗税四十九亩一分七厘入番禺,生员张舜叙等赴抚按陈请给回本学,为赈贫生修学宫之用,因割税立户,名孔圣业,于番禺乌泥都八甲里长曾道祥名下,今俱解学院矣。”

这就是关于“恢复横潭学租”事件比较详细的史实记载了。从化县原有孔圣业房屋一百八十间,在花县横潭(1489年从化建县的首址),旧县府时年租七十两,归属从化学宫。1581年,奸民将这一笔年租归入番禺。生员张舜叙等人向抚按请求把这笔年租给回本县学宫,作为帮助贫困学生和修学宫之用,最终取得了成功。

结合各个版本的《从化县志》,我们基本可以大胆推断,雍正八年版县志里提及的“生员张舜叙等人”,就包括举人乡贤欧阳潢。从化举人欧阳潢,无论是担任归安教谕(北宋时浙江省湖州市有置归安县),还是担任南靖知县(今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还是引退还乡归隐田园,始终兴学重教,不仅经常在乡里讲学,教育同宗族人,还经常捐资助学、接济贫困学生,更是勇于利用自身影响力去为从化教育恢复合法权益,为从化寒门学子争取应得的国家教育资源。康熙元年县志所述——“贫生灯油至今赖之”,正说明“恢复横潭学租”的正义之举,使得从化一代又一代的贫困学生受益无穷。

所以,每当我读到康熙年间从化知县郭遇熙那段话:“欧阳居然一巨室也。吾考其先世,……而潢、晖父子,一以却金著,一以忤珰显,岂不赫然人杰哉?”我总是会觉得郭县令评价得还不够精准。欧阳潢之子欧阳晖确实是“以忤珰显”(以忤逆抵制阉党魏忠贤而青史留名)。而欧阳潢,除了有悬床载石之廉政风范、以抵制贿赂而出名,更应该是因为兴学重教、热心助学、关爱寒门学子而留下贤名。

举人欧阳潢的贤名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消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官方,他始终得到人们的推崇。县志记载;“义学祠在儒林门左。康熙四十八年,知县梁长吉牒移教谕梁廷佐、训导池延宗,会同绅士照穗城书院例举祀名宦明知县唐世淳、侯邦治、教谕张师益、国朝知县田家修、俞嶙,训导蔡献葵,乡贤明举人知县梁宸,会魁检讨刘克正,明经学正曾绰,孝廉知县欧阳潢,孝廉副使张守让,孝廉知州邓良佐,解元教谕李粹中,明经乡宾李光升,一十四贤,春秋丁后一日致祭。”——原来,早在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欧阳潢便作为本土乡贤,成为从化义学祠祭祀的十四位贤人之一,赢得身后殊荣,流芳百世矣。

流芳百世的岂止是欧阳潢本人的事迹呢!事实上,就连关于他的诗词,也从明朝末年一直流传至今。他的“同年”好友李栻就曾经为他写过两首诗。李栻,番禺人,同为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任广西阳朔县知县。(详见《广东通志》卷三十三、《广西通志》卷五十四)。清朝文学家温汝能在《粤东诗海》卷之中,曾抄录整理了这位李栻的诗词,其中就有《伏日村居寄欧阳崇积》、《过崇积博雅斋观榴花酒酷折花登楼欢赏得秋字》。诗句之中,有“踏踏歌来世路浮,故乡迢递去还留”之感慨、也有“何时兰玉斋前酒,萝薜初衣傲十洲”之意气。我在诗词研究方面水平有限,实在猜不出这是李栻在两人乡试中举时期的作品,还是在欧阳潢引退还乡“优游林下二十余载”期间的作品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欧阳潢的“同年”同学,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乡试榜的那一批举人,绝对是星光熠熠。那里面,有载入《从化县志》同举于乡的张守谦、张守让两兄弟(县志记载其兄弟二人均来为乡贤张继先之子;而《广东通志》则记载张氏兄弟为番禺人);有来自岭南世家的霍与瑺(望族霍家后人、礼部尚书、太子少保霍韬之子、进士霍与瑕之弟);有湖南宁远知县、一代名宦王时春;有政绩裴然、万民景仰的东莞乡贤谢良翰;有明代篆刻家夏宏(来自潮州望族夏建中家族);有创建潮阳大北岩寺的名宦周笃棐(来自汕头世家周孚先家族);还有揭阳揭东县的李子衎(家中三兄弟先后中举,成为岭南佳话)。

我相信从化举人欧阳潢,不仅与番禺举人李栻有着不错的私交,他还与当年岭南众多书香世家都有着不错的交情。在他的影响之下,更多的岭南名家走进从化,或游山玩水、吟诗作对,或学术交流、教化人文。在欧阳潢中举三年之后,万历元年癸酉乡试(1573年),从化县罕见地有三人上榜,高中举人!(其中,举人张赛为从化县籍,举人廖希尧为本县外籍。举人李暹,则资料不详。)而在欧阳潢中举九年之后,他的宗亲子侄欧阳劲,先是在万历乙卯(1579年)考中举人,后在万历丙戌(1586年)高中进士,一跃成为凤院村历史上的唯一进士,成为历史上十六名从化籍文科进士之一。当然,欧阳潢的儿子欧阳晖,更是出仕二十余年,同样在晚明时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页。

纵观明、清两个朝代,从化籍举人共有57人(含武举人10名)。欧阳潢,其实只是这四十七名文科举人之一。甚至在他的故乡凤院村,他也仅仅只是第四位举人。在凤院古村,在他的身前,有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的举人欧阳寅,有成化元年(1465年)的举人欧阳佐,还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举人欧阳涛。但是,只有他欧阳潢,是凤院欧阳氏族之中,唯一进入从化义学祠祭祀的历史人物。他是明末清初几代人都公认的从邑乡贤,被视为享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

唯一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去更多地了解他,更多地学习他的 “修身齐家”,知晓他的“清正廉明”。我们翻开凤院村的老族谱,也只是能获悉,他乃是凤院村八世祖云林公欧阳瑞光之后裔,云林公第五子欧阳祖华(号东轩)之后。他大概是凤院第十二世祖,属于之字辈,晚年“以子晖有功,进阶承德郎”。我们翻开更多的史料,也只是能猜测: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冬十一月,从化县令唐世淳撰写《祭双凤山文》,并刻有碑石竖立在凤院村前。当时,欧阳潢应该在现场,甚至还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和鼓励。于是,果然,他在第二年考中了举人,名动乡邑,享誉岭南。

从化举人欧阳潢,乡贤风采耀流溪。

(朱浩彬)

【关闭页面】

上一篇:从化1569

下一篇:从邑乡贤欧阳晖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