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帮助”粤北会战

点击数:262      字体:[增加    减少]

第一、二次粤北会战的胜利,与中共中央在统一战线、党的建设、宣传文化、群众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谋划,以及中共广东省委派出的大批党员和进步青年在军事上开展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密不可分。

早在1938年10月广州失守后,驻守广东的军队士气普遍低落。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决心“用比较进步办法复兴十二集团军”。中共广东省委为争取第十二集团军进步,“本着党的统战互助互让政策,曾大量帮助之”,一方面建议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整顿军队、加强政治工作和民众运动、培养青年干部等,另一方面动员大量受中共培养的进步青年到第十二集团军政工总队开展政治工作,选派80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260多名)加入第十二集团军政工总队。中共广东省委向党中央汇报这一工作的成绩时指出,经过“艰辛工作,也确使十二集团军整顿到恢复战斗力,支持一年来主阵地之作战,提高了部队与民众间的团结”。

①《张文彬关于广东工作给中共中央并南方局的综合报告》(1940年3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南抗日游击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9页。

1939年12月至1940年5月,受中共“大量帮助”的第十二集团军,先后击退日军对以从化为主要战场的粤北地区两次进攻,取得会战胜利。1940年4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负责人张文彬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称,第十二集团军在会战中,“部队作战勇敢,牺牲精神都不错,尤以政工人员起了模范作用和协助了各级军事干部,引起部队中很大的影响”。可见,中共广东省委在粤北会战期间,起到了推动军民思想进步、齐心抗战的重要作用。其中,涌现出一批典型的英雄人物与光辉事迹。

张韶,又名张筱芬,20多岁的年轻女共产党员,在第一次粤北会战中,为解决部队缺乏运输工具和人力挑运的问题,勇担使命,主动提出前往从化下和洞附近乡村,动员群众挑运粮食、弹药。征得组织同意后,张韶连夜背负行李,赴十里之外的各乡,领回百余名青壮年男女自备扁担集结团部,带头执行输送物资的重任,为丹竹坑(现东坑村一带)战役取得胜利创造有利的先期条件。

梁轩梧,又名肖林,原为中共厦门工委主要负责人,1942年病逝于桂林。在粤北第一次会战的丹竹坑遭遇战中深入枪林弹雨,为战时整肃军队纪律、提振军队斗争信心发挥巨大影响。在梁轩梧的思想动员和严厉监督下,一〇九六团士气大振,以两小时速战缴获敌方弹药辎重无数,使日军伤亡惨重,不得不向沙田、画眉堂方向溃退。一〇九六团乘胜追击,结束丹竹坑之战。

姜渭康,又名姜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粤北会战于从化街口负责发动组织群众担架队、输送伤员及支前等抗战工作,后被分派至一五二师四五四团第七连任指导员。在第二次粤北会战中,姜渭康举办识字班,编写通俗歌谣鼓舞士气;在1940年5月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姜渭康积极请求上前线参与战斗,并在前线为掩护战友负伤,以实力赢得军民拥戴。其负伤事迹,得到政工总队《队报》的大力宣传,其英勇无畏的抗敌精神,也受到赞扬。

①《张文彬关于广东抗战形势、统战工作及军事工作等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940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华南抗日游击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53页。

潘娴(1908—1991),从化吕田莲麻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游击队,在粤北会战中,积极为抗日武装队伍输送盐、米、电池等日常物资,保证了部队所需物资的正常供给。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交通联络员之一,积极参与送盐、送米、送情报等联络活动。

除上述四位党员,受中共领导,归属第十二集团军政工总队,英名在册的还有:第一次粤北会战中牺牲的中共党员、第一五七师政工队员陈兆佳,丹竹坑反击战中的中共党员周逊,抗日先锋队进步青年唐英明、余仲平、陈瑞祥、钱纪贤、何海明、何世等,女青年吕觉觉、戴卉清(菁)、谢丽贞等;第二次粤北会战中,参与良口战役并受到嘉奖的中共党员伍兆辉、陈学勤、许暄广、刘树阶等。这些深入粤北战地的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不仅耐心做士兵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士兵、群众的抗战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军民团结一致,战时不畏艰难困苦,共赴国难,更是带头担责,为抗日战争无私地献出自己的智慧、能力乃至宝贵生命。

(资料来源:《从化党史简明读本》)

【关闭页面】

上一篇:建立地下交通站

下一篇:从化人民自卫抗击日军

广东文史网 广州文史网 广东党史网 中国传统村落网 从化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