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粤北会战猫儿山伏击战战场遗址——江埔猫儿山,位于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坐落于锦洞(现锦一、锦二、锦三)、罗洞(现在上、下罗沙)的分界处。
▲ 江埔猫儿山
1939年12月18日黎明,驻扎在神岗的日军出动1000多人,分兵两路向罗洞和锦洞进攻,妄图消灭当地守军。驻扎在锦洞的中国军队一五三师曾绍基团获得情报后,决定采取“瓮形战术”歼敌于猫儿山内。他命令前卫营2个连撤回猫儿山对面的制高点,主力的六连占据在猫儿山正面公仔坳一带制高点,另外2个连埋伏在猫儿山背,形成一个“陶瓮”,然后让开一条路通往罗洞、锦洞的通道,以诱敌进入。19日清晨,日军进入锦洞,遭遇中国军队埋伏在两山的交叉火力攻击,寸步难行。经数次强攻,均无法突围。从罗洞进入猫儿山正面的日军,企图沿山边直上,硬攻公仔坳夺取锦洞。但曾绍基团早已严阵以待,占领制高点,等到日军爬上山腰,进入伏击火力范围,鸣放信号枪后,机枪、步枪、手榴弹同时开火。日军遭到突然袭击,乱作一团。第一次交锋打死日军100多人。日军受创后,数次组织部队向公仔坳猛扑,均被打退。这次战斗从天亮打到傍晚,击毙日军500多人,曾绍基部队伤亡100多人。战后,锦罗群众发动捐献劳军活动,捐献不少生猪、三鸟、大米及现款,敲锣打鼓送到团部,举行军民联欢会,共庆胜利!
猫儿山坐落于锦、罗二洞的分界处。山的前面是罗洞(现在上、下罗沙),山的背面是锦洞(现锦一、锦二、锦三)。猫儿山是进入锦洞、罗洞的必经之路,又是当中的一个制高点。从白田岗入锦洞,途经锦三踏进锦二就是猫儿山背面的山脚;从小海桥入锦洞,途经下罗沙、至上罗沙交界处,是猫儿山的正面山脚。从这里左边直入过罗洞口便是罗洞,从右边沿山边直上过公仔坳便是锦洞。猫儿山下有猫儿潭。从猫儿潭到公仔坳要爬三百米长的山坡路,三面山高林密,形如侧放的陶瓮。
(资料来源:区国家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