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掷彩门活动在春节期间进行,城郊洪山围村最为活跃。新中国成立后,该村还有这种活动。彩门是竹编纸糊而成,周围缠上导火线,装上小起火、小车乙、小飞鼠、小柳花等。掷彩门者预兆当年会行好运,并出黛体奖给花红利市 ...
放土炮在元宵节前进行,县内以神岗木棉村、菜地墅村最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还时有这种活动。土炮采用6层竹架作座池,每层装上6支土制烟花,自下而上点燃。第一层是6个大花,第二层是6个二花,第三层是6个竹叶花 ...
舞鲤鱼为地区性的一种喜庆活动,县内尤以桃源洞草塘村最为活跃。逢年过节他们都要舞鲤鱼热闹一番,以庆祝年年有余。舞鲤鱼一般在晚上举行。鲤鱼为竹扎纸糊而成,鱼腹内安上点燃的蜡烛,使之透亮,故又叫鱼灯舞。舞的 ...
舞狮子,是县内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喜庆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较为流行。1985年,全县有狮子队150多个,县内城镇、乡村遇上喜庆或节日,都有舞狮助庆。特别是春节期间,更是醒狮盛会,热闹非常。舞狮子一般由 ...
县内流行的舞龙舟,是沿门行乞的一种演唱形式。表演者胸前挂小锣、小鼓,手持小龙舟挨家逐卢去演唱行乞。小龙舟长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舟仓内有10余个手持木桨的小木人,在演唱者操动下,木人会摇桨扒起龙舟 ...
县内流行的八音是由掌鼓、锣、钹、管乐手各一人,掌唢呐、弦乐各两人、共8个乐手组成,以坐唱为主的一种曲艺。新中国成立前,民间婚娶以及盂兰节等一般都请八音以助庆。八音在江埔、龙潭、民乐等区的本地人中流行。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从化政协微信公众号
(点击“文史网站”浏览手机版)